海子诗歌的“同文”现象分析
本文关键词:海子诗歌的“同文”现象分析
【摘要】:海子诗歌存在颇多与异文相对应的"同文",这些"同文"为海子整体诗歌文本的生成,以及读者对其文本的接受,带来了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影响。读者可以凭借它们来判断异文,推测写作时间;这样的"同文"也客观上形成了注释神秘意指、流露郁结心绪的效果。但是它们也弱化了想象的创造性,破坏了阅读的新鲜感,甚至导致一些诗歌成为意象片段的重复拼贴,因而有悖于海子"一次性诗歌行动"的诗学。其消极影响反映了海子生命和诗学的内在难题。
【作者单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学院;
【关键词】: 海子诗歌 异文 同文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引言西渡曾经撰文《海子诗歌的异文及佚诗》[1],文章指出海子诗歌存在不少异文现象,并对一些异文的优劣做了评述。与此相对的,海子诗歌中也有颇多的“同文”,但至今却还无人论及。笔者这里的“同文”,是指海子诗歌的不同文本中出现的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诗行(节);或不同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霞;海子的诗与思[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杨秋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海子的隐逸情怀及“撕裂”[J];名作欣赏;2003年07期
3 钟立;真正粗糙的土地——试析海子抒情短诗的受难主题之一:生存[J];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付军龙;“歌唱生命的痛苦”——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J];文艺评论;2003年06期
5 万孝献;民间主题:关于土地和东方诗人的宿命——海子《神秘故事六篇》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胡梅仙;;孤独的热爱 毁灭的温柔——海子《西藏》诗解读[J];文艺争鸣;2007年03期
7 周海琳;;孤军奋进:海子“太阳”系列长诗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陈昶;;解读海子诗歌的另一种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9 李慧莉;;执著而孤独的精神坚守——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易崇辉;;“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论海子的死[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荣光启;;“蜃景”中的真实——“诗的社会功能”随想[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一川;;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化学者、传媒人士 河西;分成两半的海子[N];东方早报;2009年
2 西川;海子的诗需要更好的表现形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文化生活版主编 吴小曼;海子:一个永远的孤独的“王”[N];华夏时报;2013年
4 林黑;海子重生 诗意永恒[N];东方早报;2007年
5 本报书评人 陈超;大地?太阳?……这是个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记者 苟文娟;与海子的诗歌同行 共赴诗歌盛宴[N];柴达木日报;2012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实习生 林美强;海子的诗影响后世五百年?[N];南方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蒋金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N];西部时报;2004年
9 记者 孙丹丹;海子的灵魂将永远栖居在金色世界[N];柴达木日报;2012年
10 叶怡雯;清新呈现海子的诗歌与爱情[N];文艺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珍;断裂的飞翔——海子论[D];安徽大学;2004年
2 张文武;海子的永恒轮回[D];安徽大学;2004年
3 黎鑫;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慧明;基于庞德三原则理论的慕浩然英译海子诗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何海军;“幸福”如何可能[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冬冬;前往与返回:海子与形而上学的断裂[D];河南大学;2009年
7 朱艳华;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诗与思——海子的选择、承担与宿命[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艳;浪漫的抒情—论海子诗风[D];青岛大学;2005年
9 霍U,
本文编号:1104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0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