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与〈刘子〉文艺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8:20
本文关键词:〈文心雕龙〉与〈刘子〉文艺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刘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子书,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美学、文艺等各个领域。近代以来,对《刘子》一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的论争和文本的整理方面,而几乎未有对其文艺思想的关注与重视。《刘子》作者谁属?唐代以前的著述并未明确,自唐至南宋初年的史料记载《刘子》刘勰著,关于作者的异议起源于南宋高宗绍兴前后袁孝正的注本及其《序》的出现。自此便开启了通过多角度将《文心雕龙》与《刘子》比较研究的视角,这其中包括两书的哲学思想对比、语言结构与行文风格、行文避讳甚至运用现代计算机检索技术将二者习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形式,试图去发现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元典”著作,其核心在于论“文”,其完备的文学理论体系、独特的文艺观念是对历朝历代产生重大影响的首要因素。因此,假若我们想要论证《刘子》是否为刘勰的作品,那就必须厘清二者文艺思想的关系。因此,二者文艺思想的比较研究是推进《刘子》作者问题研究的重要而关键的一环。本文通过《文心雕龙》与《刘子》文艺思想的比较研究来探讨两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目的既在推进《刘子》一书的文艺思想研究,同时亦借此窥探其作者谁属。本文以“文道论”、“文德论”、“情本论”、“知音论”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两部原著进行比较,发现刘勰所原之“道”以及《刘子》所谓“入于至道”之“道”均指“自然之道”;二者都认为文的功用不仅仅局限于表面,而是认为文艺之于教化、修身、定国安邦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都认为“情志”乃文章、诗颂之本、之要;都认为自古以来“知音”之碍在于“贵古贱今”、“珍远鄙近”、“信伪迷真”等因素,而在解决这些阻碍因素时都试图将“情”与“理”相结合。由此观之,二者之文艺观实有诸多相同、相似抑或相得益彰之处。以此而言,林其锬等先生坚定地认为《刘子》乃刘勰所作,应该说是有重要根据的。
【关键词】:《文心雕龙》 《刘子》 文艺思想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2
- 第一章 文道论12-22
- 第一节 文与道12-18
- 第二节 文与经18-22
- 第二章 文德论22-31
- 第一节 文与政治教化22-27
- 第二节 文与修身养性27-31
- 第三章 情本论31-36
- 第一节 情志为本31-34
- 第二节 文质相称34-36
- 第四章 知音论36-47
- 第一节 “知音”之难37-41
- 第二节 “知音”与“正赏”41-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3-54
- 附件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祁志祥;试论刘昼的美学思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2 张辰 ,曹俊英;刘昼文艺观初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本文编号:1107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0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