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陈济生与《启祯两朝遗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9:14

  本文关键词:陈济生与《启祯两朝遗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济生 《启祯两朝遗诗》 诗学思想 明末清初


【摘要】:明清易代,汉族士子们面对朝代更迭与异族统治的压力,选择了不同的生存方式。明遗民即是其中特殊的文士群落,他们固守信念,拒绝与现实做出妥协。陈济生作为遗民中的一员,秉承了遗民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他身受明朝的恩典和家族精神的影响,忠节之志异常坚定。他隐居山林,广交遗民好友,并继承先父的遗志闭关著书。其所编选的《启祯遗诗》收录诗歌超过六千首,遗民小传也极富史学价值,展现了明末清初历史,呈现了光耀千古的遗民精神。虽然《启祯遗诗》受到清政府的禁毁,还是艰难地流传到了今天,为我们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关键词】:陈济生 《启祯两朝遗诗》 诗学思想 明末清初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第一章 陈济生生卒、著述及交游等史实考辨12-40
  • 第一节 陈济生生卒等几个问题的考述12-17
  • 一、关于陈济生的生卒年12-13
  • 二、关于陈济生的籍贯13-14
  • 三、陈济生的字号14-16
  • 四、陈济生的家庭16-17
  • 五、陈济生的体貌17
  • 第二节 著述考17-22
  • 第三节 交游考22-40
  • 一、昆山地区23-27
  • 二、长洲地区27-31
  • 三、太仓地区31-35
  • 四、吴江地区35-40
  • 第二章 陈济生家世、生平经历和思想40-59
  • 第一节 陈济生家世研究40-46
  • 一、葑溪陈氏的源起40-41
  • 二、“隐”与“出”的家族代表41-42
  • 三、“高谊堪模范”的父亲42-44
  • 四、秉承学问与德行的陈世子孙44-45
  • 五、以节义自持的陈氏女子45-46
  • 第二节 从世家公子到遗民的突变46-54
  • 一、读书求学的少年时代46-48
  • 二、风云巨变中的为官生涯48-51
  • 三、归隐山林的遗民生活51-54
  • 第三节 陈济生的思想54-59
  • 一、儒家思想的失落和佛教思想的接受54-57
  • 二、道家思想的接受57-58
  • 三、儒家思想的再接受58-59
  • 第三章 《启祯两朝遗诗》研究59-85
  • 第一节 版本研究59-61
  • 第二节 成书过程研究61-65
  • 一、固穷守节,退而编诗62-63
  • 二、四处求诗,闭关著书63-64
  • 三、随选随续,及时修缮64-65
  • 第三节 编纂体例65-68
  • 一、与《中州集》、《忠义录》的关系65-66
  • 二、与《列朝诗集》的关系66-67
  • 三、编排方法和选刻方法67-68
  • 第四节 选诗宗旨和价值68-74
  • 一、选诗宗旨68-70
  • 二、选诗价值70-74
  • 第五节 《启祯遗诗》内容研究74-79
  • 一、反映当时社会、自然的政治、山水题材的诗歌74-75
  • 二、反映诗人真性情的抒情、行旅、山水田园题材诗歌75-77
  • 三、表现诗人精神信念的咏史、述志、咏物题材77-79
  • 第六节 陈济生的诗学思想79-85
  • 一、诗教思想的回归79-80
  • 二、诗以道性情80-82
  • 三、以“清”为美82
  • 四、以平淡、朴质为美82-83
  • 五、人格及诗格的整体风格认知83-85
  • 结语85-86
  • 附录一 陈济生简谱86-93
  • 附录二 陈济生的诗文辑佚93-100
  • 参考文献100-105
  • 后记10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 llan Barr(白亚仁);论《王者》的由来[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俞阅;季蓉;;《聊斋志异》中“金和尚”与“金举人”本事考[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3 彭艳芬;;孙嘉淦河淀通治思想与举措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4 任道斌;;笔墨精妙 蕙兰衡鉴——关于清初王朴画、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J];书画世界;2011年05期

5 汪孔丰;;谫论秦瀛与桐城派、阳湖派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梁琳;尹占华;;沈德潜与乾隆诗学观的离合[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7 王春亭;;咏梅斋号撷趣[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8 王景译;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9 赵荣蔚;;论黄丕烈藏书题跋的独特个性[J];图书与情报;2009年03期

10 刘瑶瑶;杨晓宇;;李调元《雨村曲话》与《剧话》的文献价值[J];图书与情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郗鹏;;清代岁贡生录取制度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文教事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李迎今;;谈苏元春蒙冤始末[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刘启强;;巡抚岑毓英为政贵州述略[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杝,

本文编号:1112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12343.html

上一篇:宋代厅壁记研究  
下一篇:这盛世,如你所愿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0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