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旅日游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4:21
本文关键词:晚清旅日游记研究
【摘要】:时及晚清,中国人陆续走出国门,有关西方的新事物、新思想被相继传回国内,不仅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对中国游记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旅日游记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无论在思想内容抑或书写模式方面跟古典游记相比存在不少差异。古典游记多描写山川风貌,重视文学意境的创造与情感的抒发,且结构严密,用辞典雅。与之相对,旅日游记多记录社会情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成为重点考察对象,自然风光仅仅作为文学点缀。在书写模式方面,旅日游记一改古典游记的创作手法,大量运用叙述、说明、议论方式,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旅日游记其行文简洁有力,用辞通俗易懂,逐渐向白话文靠拢。然而有关旅日游记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个人作品研究居多,综合研究难觅踪迹。因此,本文以晚清旅日游记为研究主体,发掘其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探讨旅日游记对中国游记发展的历史作用,进一步充实旅日游记的研究。全文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明确论文的研究范围,介绍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基本情况。第一章“晚清旅日游记概览”,介绍旅日游记的整体情况,包括旅日游记的创作背景及旅日游记的编纂、刊行、流传等方面。第二章“晚清旅日游记的主要内容”,详细论述旅日游记的内容,包括地理概念的更新、铁路发展概况、学务考察、鸦片问题、情感寄托等方面。同时揭示游记作家为何特别重视上述内容的缘由。第三章“晚清旅日游记的艺术特色”,分析旅日游记的文学特征,探讨晚清旅日游记在叙述手法上对古典游记的继承与突破。第四章“晚清中国人旅日游记与同期日本人旅华游记之比较”,以中日两国游记的思想内涵为基础,探寻两者的差异,揭示其历史影响。“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晚清 旅日游记 文学价值 思想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绪论8-12
- 第一节 研究对象8-9
- 第二节 文献综述9-10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10-12
- 第一章 晚清旅日游记概览12-18
- 第一节 旅日风潮的兴起与旅日游记写作12-14
- 第二节 晚清旅日游记的编纂、刊行、流传14-18
- 第二章 晚清旅日游记的主要内容18-28
- 第一节 旅日游记的记述对象18-23
- 第二节 对近代日本社会变革的看法23-25
- 第三节 情感寄托——《扶桑游记》的独特书写25-28
- 第三章 晚清旅日游记的艺术特色28-33
- 第一节 晚清旅日游记的文学特征28-29
- 第二节 对古典游记的继承与改造29-31
- 第三节 旅日游记作家对叙述模式的探索31-33
- 第四章 晚清中国人旅日游记与同期日本人旅华游记之比较33-43
- 第一节 日本人旅华游记概观33-36
- 第二节 旅日游记与旅华游记的差异36-41
- 第三节 中日游记的历史影响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复兴;;王韬和《扶桑游记》[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波;晚清旅西记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0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207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