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宋夏休战与柳永词的“盛世”之音

发布时间:2017-11-11 05:01

  本文关键词:宋夏休战与柳永词的“盛世”之音


  更多相关文章: 柳永 宋夏关系 城市风光词 “盛世”之音


【摘要】:柳永是词史上首次大力展现城市风光的词人,其城市风光词所透显的"盛世"之音不仅拓展了词体的创作范围与表现功能,也使他成为抒写北宋承平时代精神的代表。柳永的城市风光词所呈现的盛世之音,除了与其浪子情怀和当时社会之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有关外,也与北宋前期的民族关系格局,尤其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停战有着密切关系。探讨宋夏关系与柳永词的"盛世"之音,既是透视其创作城市风光词内在成因的新视角,也是揭示北宋民族关系格局对词体创作产生影响的重要范例。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宋夏战争与北宋文人谏议精神的形成及其文学呈现”(NGY201513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14ZDB073)
【分类号】:I207.23
【正文快照】: 在北宋167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之间的纷争与融合始终是其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导内容。北宋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过宋夏战争的困扰,文人也因此深受这场持久战争的影响。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北宋立国到靖康前的170年间,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大体呈宋、辽、夏三朝鼎立之势,这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海正,刘培;论柳永词作与宋初赋风的内在联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邓建;论柳永词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邓建;;论金、元二代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许木咏;;永远的柳永[J];南方论刊;2006年08期

5 马林;;试论柳永词的传播[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02期

6 乐芳;;近十年柳永研究综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马川英;;系在楚腰上的生命——基于传播学的柳永遭际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孙丽丽;;柳永俗词中的叙事限知视角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9 魏超;;论柳永词中歌妓形象的特征[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0期

10 庄平;;柳永词作对女性的关注[J];文学教育(上);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建生;;柳永行踪辨略[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过常宝;;柳永的文化角色与生存悲剧[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福升;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维若;柳氏家法·东坡境界·清真范式[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魏玮;北宋仁宗词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孟佳;宋代柳永词传播初探[D];重庆大学;2009年

2 黄润宇;中学语文柳永词作品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林林;柳永生平与词作考辨[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4 赵华丽;柳永的个性心理与其创作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5 陈登平;柳永都市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垂展;柳永悲剧论析[D];山东大学;2009年

7 董艳梅;柳永慢词居多现象解析及其慢词作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张莉莉;柳永词的“世俗化”表现及其成因[D];安徽大学;2011年

9 贾芳;柳永俗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乐芳;北宋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柳永词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69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69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