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唐宋词体的叙事特性

发布时间:2018-01-10 01:20

  本文关键词:论唐宋词体的叙事特性 出处:《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唐宋词体 叙事特性 雅俗交融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历来以写景、抒情见长,唐宋词更被看作是抒情诗歌的精美体式。然而,遍览唐宋词的佳作名篇,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恰恰是通过生动故事来吸引听众和读者,体现出有别于传统诗体的鲜明叙事特性。唐宋词体叙事特性的形成,既有时代文化、文体分工的外部原因,更有文学传统、词体缘起、创作模式等与生俱来的内部因素。它不仅反映了中唐以来叙事文学对诗歌体裁的有效渗入,又体现出有别于戏剧、小说的优雅的诗意空间,同时对宋代以后杂剧、散曲、传奇等创作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stract]:China classical poetry has always been to the scenery, lyric, Tang and Song Ci lyric poetry is seen as more exquisite style. However, throughout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famous masterpiece, not difficult to find, many of which are through vivid stories to attract listeners and readers, embodies the distinctiv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oetic narrative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oth contemporary culture, external reasons of stylistic division, mor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CI origin,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creation model of innate. It reflects not only effectively into the genre of poetry narrative literature since the Tang Dynasty, but also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rama, novel and elegant poetry at the same time, space, after Song Dynasty, Dynast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egendary cre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3
【正文快照】: 高峰.论唐宋词体的叙事特性[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4):5-15.一、外部成因任何一种文学的兴盛,都不只是一个有关形体自身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文学现象。唐宋词体之所以具备叙事特性,与安史之乱以后的文化大转型以及宋朝的文学功能分工密切相关。首先,它伴随着中唐以来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海鸥;;论词的铺叙[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2 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欣;;从词汇史角度再论《燕丹子》语言的时代[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2 赵晨;;《华氏中藏经序》的作伪问题略考——以语言学为考察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3 余康;;《孔雀东南飞》中的道教因素[J];史林;2016年02期

4 谢思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词语考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5 巩玲玲;;《孔雀东南飞》中称谓词的时代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4期

6 徐正考;黄娜;;语言特征的考察与“误题”译经译者的确定——以《阿育王经》和《阿育王传》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7 袁卫华;;疑义相与析——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数句诗的重新解读[J];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8 王建军;;《山海经》、《穆天子传》中的虚词“爰”[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9 朱冠明;;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J];汉语学报;2007年04期

10 _5永言;;从词汇史看《列子》的撰写时代(修订稿)[J];汉语史学报;2006年0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烨;唐宋词中的“以愁见工”现象[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杨海明;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与当代意义[J];学术研究;2003年01期

3 杨海明;珍惜生命:唐宋词人生意蕴之本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锦;唐宋词解读的新视角——读《唐宋词与人生》[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陶风;《唐宋词汇评·两宋卷》出版[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清华;;唐宋词中的“月亮-女人”模式[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钱锡生;;论唐宋词的吟诵传播[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宋秋敏;;论唐宋词的娱乐功能[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李勤;;“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中的一种文学现象[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10 张翠爱;;对唐宋词中珍惜时间词篇的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惠娟;;略论唐宋词声情相谐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洪豆豆;;唐宋词研究的开拓深化之作——评刘尊明先生《唐宋词综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新书导报[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4 宋红;;古诗之吟唱[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诸葛忆兵;《唐宋词与人生》——平常人生与缤纷艳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邓红梅;人生意蕴是“第一生命力”[N];光明日报;2005年

3 阳梅;《唐宋词名篇讲演录》摇着电影镜头穿唐过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范松义;文本正读、语境还原与唐宋词学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岳洪治;从《唐宋词百首浅释》开始[N];光明日报;2006年

6 邓红梅;唐宋词史研究的新开拓[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王兆鹏 汪超;把词当作艺术品来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叶辉;大众读书的习惯应当倡导[N];光明日报;2005年

9 ;读书常不寐 嫉恶终不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苏州大学;2008年

2 钱锡生;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辛衍君;唐宋词意象的符号学阐释[D];苏州大学;2005年

4 李青;唐宋词与楚辞[D];苏州大学;2006年

5 东方乔;论佛教对唐宋词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飞跃;唐宋词体论要[D];北京大学;2012年

7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寒娥;传播学视野下的唐宋词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金度燃;论唐宋词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D];苏州大学;2015年

3 刘秀艳;论叶嘉莹的唐宋词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王育红;小学唐宋词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珊珊;休闲文化与唐宋词[D];暨南大学;2007年

6 韩国彩;论唐宋词娱乐功用的历史呈现与原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玮;唐宋词语体风格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王雅南;论日本的唐宋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文敏;近五十年来英语世界中的唐宋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陈朝霞;胡乐对唐宋词的隐性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3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03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