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

发布时间:2018-01-10 06:00

  本文关键词: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 出处:《语文建设》2017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李白诗歌 志向远大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风格 豪迈不羁 道教思想 乐府诗 文简 《蜀道难》 谢公屐


【摘要】:正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李白将他的个性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相融合,形成了热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想象、恣意挥洒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简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并具体阐释其特征。一、风格成因1.诗人的性格、气质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之前丰富的社会积累衍生了开明包容的文化风气,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他颇有遗世独立的精神。李白志向远大,但一直不受重用,
[Abstract]:Zheng Li Bai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in ancient China, he developed our romantic literature to a new height. Good at imagination, wanton romantic styl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i Bai's Romantic style, and explains its characteristics. 1. Style causes 1. The poet's character. Li Bai lived in the Tang Dynasty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before the rich social accumulation derived from enlightened and tolerant cultural atmosphere, influenced by Taoism thought, he quite has the spirit of independence, Li Bai ambition. But has not been reused,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李白将他的个性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相融合,形成了热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想象、恣意挥洒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简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并具体阐释其特征。一、风格成因1.诗人的性格、气质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建英;;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0期

2 李连发;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探源[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晓红;;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J];语文建设;2017年20期

2 蔡巧月;;李白浪漫主义诗风艺术特色略考[J];文教资料;2017年13期

3 霍霏雪;;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J];魅力中国;2017年03期

4 傅剑锋;;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J];华章;2012年10期

5 田莉;;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J];学理论;2012年05期

6 周杨林;欧阳柏霖;;借语文教育 育旷达情怀[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幸贵川;;中国文学批评中术语的误用——以“浪漫主义”为例[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白诗中的“自然”意识[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2 勾焕茹;大气恢宏 境界超凡——论李白诗歌之气象[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胡梅仙;李白诗歌中的悖论法则[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1期

4 侯延爽;;李白诗歌的音乐[J];音乐创作;2009年04期

5 杨华芬;;品读李白诗歌 开启儿童情智[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6 陈怀志;;李白诗歌在美国的翻译传播和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王丽娜;;李白诗在西方(下)[J];文献;1986年01期

8 笕久美子;王辉斌;;李白诗歌的魅力与影响[J];宜春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9 邢平;激越的伤感 不屈的精神——浅谈李白诗歌审美的伤感倾向[J];现代语文;2005年03期

10 余廷林;;酒与李白诗歌[J];考试周刊;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日晰;;论李白诗的飘逸风格及其成因[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2 张天来;;试论李白诗歌的崇高美[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3 张瑞君;;充满强烈生命思索的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4 康怀远;;论李白诗歌的法度(中)[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5 封野;;论李白诗歌中的艺伎形象[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6 市川桃子;;欧洲对李白诗歌的早期理解——以《玉阶怨》为例[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7 康怀远;;李白诗歌的征服精神[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德辉;;李白诗歌对湖湘地理环境特征的揭示[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瑞君;;浅论李白诗歌的时空描写艺术[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10 潘百齐;;论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世琦;李白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N];河北日报;2014年

2 记者 吴天祥;第25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N];马鞍山日报;2013年

3 宣万明;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隆重开幕[N];安徽日报;2008年

4 康怀远;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N];光明日报;2004年

5 刘雪枫;永远的李白[N];人民日报;2002年

6 张晶;诗有惊人句[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英;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胡振龙;李白诗古注本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慧;论胡应麟对李白的接受[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花;李白诗对《史记》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郭艳云;诗歌、自然与生态关注[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瞿渠;李白诗歌用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姜静;中学语文教材李白诗歌作品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腾飞;李白诗歌用典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罗炜;关联理论角度下李白诗歌隐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石艳娜;李白诗歌复合动词语义构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功敏;李白诗歌里的偏正式复合词[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建永;李白诗歌的用典[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4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04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