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唐代怨刺诗学的发展历程——以李、杜及其接受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1-21 05:28

  本文关键词: 李商隐诗 新乐府 讽谕诗 三百篇 六义 诗教 创作理论 同元使君舂陵行 美刺 《与元九书》  出处:《文艺研究》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李、杜是盛唐怨刺诗学的代表人物,皆标举风雅,推崇"微婉"。但李多用比兴,而杜多直接赋写,艺术上有隐、显之别。中唐元、白重倡风雅比兴,以"六义"为标准,主要受杜甫、元结这一派影响,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元、白新乐府皆学杜甫,各有取径,白居易成就更高。李商隐越过汉儒诗教,将怨刺诗学直接《三百篇》,创作上具有直言无隐、放言无忌的特点,故不免招致"思无不邪"的批评;不过,他兼学李、杜而能变化,既能深广地反映现实,又在艺术上颇为隽永,由此成为唐代怨刺诗学的又一大宗。
[Abstract]:Li and du are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ci poetics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ll of them show elegance and praise "slight euphemism". However, Li often uses Bixing, and du duo writes directly, which is hidden and distinct in art.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the white emphasis is on the promotion of elegance and elegance. "six righteousness" as the standard, mainly by du Fu, Yuanjie this school of influence, has a clear utilitarian tendency. Yuan, Bai Xin Yuefu all learn du Fu, each has a path, Bai Juyi's achievements are even higher. Li Shangyin over Han Confucian poetry. The poetics of complaint and thorns is directly < 300 articles >, and its cre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rect words without concealment and words without scruples, so it can't avoid the criticism of "thinking innocently"; However, he also studied Li, du can change, can reflect the reality, but also in art is meaningful, and thus become the Tang Dynasty, another bulk of poetic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批准号:12CZW027) 上海市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资助“中国语言文学”成果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怨刺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唐人复古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杜是唐代怨刺诗学的代表人物,中唐元、白、晚唐李商隐对诗、骚怨刺传统的发展,也都有对李、杜怨刺诗学的扬弃这一重要环节。李商隐《献侍郎巨鹿公启》谓中、晚唐之际诗风“推李、杜则怨刺居多”(1),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忠;精神的落荒——析李商隐忧郁的诗态建构[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邹文荣;试论李商隐诗中的责任意识[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张伟利;;浅论李商隐诗的深层蕴藉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4 贝金铸;;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谈李商隐和他的无题诗[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闫慧霞;;李商隐政治诗评述[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6 张伟利;;“崇高”特质与李商隐政治诗[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蒋毅;;李商隐及其诗文[J];文学教育(下);2008年06期

8 景红录;;李商隐及其诗与令狐}叵礫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红;;论李商隐的咏嫦娥诗[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周先民;;春天的忧郁——读李商隐的春天诗[J];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余恕诚;;李白与李商隐——兼论“三李”并称[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2 周建国;;李商隐无题诗、寄托诗考辨举隅[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杏花春馆[A];《圆明园》学刊第四期[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顾农;李商隐恋爱的诗迹[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刘青海;李商隐诗:无题之诗为天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宁;追忆一位灵心善感的诗人[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彭君华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身世之感 通于性灵[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本版编辑 耿仲琳 田瑞昌;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N];文艺报;2007年

6 燕 平;专精独诣的扛鼎之作[N];光明日报;2005年

7 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 朱丽霞;李商隐研究的一部力作[N];光明日报;2008年

8 边东子;大言出物表,本性还天真[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海;李商隐骈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子闻;李商隐骈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韦伟禄;李商隐酒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赵爽;李商隐大中诗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杜松梅;李商隐交游诗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于开阳;李商隐启文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李红胶;李商隐散文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8 魏培鑫;李商隐骈文对六朝骈文的继承与创新[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9 易秀萍;李商隐文学思想略论[D];深圳大学;2017年

10 何小芬;李商隐女冠诗及其文化精神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50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50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