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女性、革命与知识分子的人格模拟——论陈映真小说《山路》

发布时间:2018-01-30 19:51

  本文关键词: 陈映真 《山路》 革命 女性 知识分子 出处:《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讨论陈映真小说《山路》(1983)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通过对女主人公蔡千惠形象的分析,阐释陈映真左翼思想与文学镜像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双生"的生命体验与对市镇知识分子的灵魂洞察,形成了陈映真小说创作的原初构图;基督教的赎罪与牺牲,与左翼思想中对底层劳动者的人道主义同情,构成了蔡千惠形象的崇高之美,而她前后形象的差异与矛盾,源于对知识分子人格的再度模拟。左翼知识分子由"革命的挫折"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法直接言说,必须加以"性别转化",以女性的形象重新编码,并重构男性历史。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rtrayal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Chen Yingzhen's novel "Mountain Road" (1983),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Cai Qianhui's imag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n Yingzhen's left-wing thought and literary mirror image.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win students" and the insight into the soul of the town intellectuals formed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of Chen Yingzhen's novel creation; The atonement and sacrifice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humanitarian sympathy for the bottom workers in the left-wing thought constitute the sublime beauty of Cai Qianhui's image and the difference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her images. The mental trauma caused by the "setback of revolution" caused by the left-wing intellectuals can not be expressed directly, it must be "transformed by sex" and recoded in the image of women. And reconstructing male histo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文系;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TJZW12-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知识分子以语言为工具,以书写为行动,介入世界,表达思想立场与自我意识。陈映真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台湾知识分子,以其文学书写的高度自觉,构成台湾文学场域内思想与意识形态的鲜明个案,并自成轨迹,展现了知识分子介入社会的行动力。陈映真发表于1983年的短篇小说《山路》,在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湘萍;重返心灵的故乡──重读陈映真近年作品并论其新作《归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2期

2 杨茜;陈映真的文化忧郁症[J];华文文学;2001年04期

3 王向阳;;陈映真研究述评[J];船山学刊;2006年01期

4 陈建功;;在“陈映真创作50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4期

5 陈友军;;略论陈映真小说的文化蕴含[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4期

6 刘红林;;陈映真小说的道德诉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赵刚;;重读陈映真[J];华文文学;2010年05期

8 陈光兴;王晴;;“书写注定被遗忘的历史”:陈映真的左翼书写与第三世界文学——陈光兴教授访谈[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范裕华;试论陈映真小说中的“无意识”[J];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10 邱士杰;;试论陈映真的社会性质论[J];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照;只有一个陈映真[N];深圳商报;2004年

2 张小兰;陈映真:文学应该重回人民生活之中[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文新;祝贺陈映真七十诞辰[N];文艺报;2007年

4 文新;“陈映真先生创作五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9年

5 樊洛平;陈映真的文学再出发[N];文艺报;2002年

6 吕正惠;陈映真与鲁迅[N];文艺报;2009年

7 陈友军;略论陈映真小说的文化蕴涵[N];文艺报;2009年

8 黎湘萍;思想家的“孤独”[N];文艺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斯敏;写不尽家国情[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唐佩佩;彼岸的精神骑士[N];文艺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婷婷;论陈映真小说中的忏悔意识[D];吉林大学;2014年

2 谢悦;踽踽独行的勇者[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妍;论陈映真小说的三重视野[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纪梅;论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D];江南大学;2016年

5 何纪芳;论陈映真的“人间”关怀[D];苏州大学;2003年

6 武莎;陈映真小说论[D];华侨大学;2011年

7 张笛;资本主义化与台湾人的主体症状—陈映真文学的一个侧面[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向阳;陈映真小说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马雪;作为“思想剧”的《忠孝公园》[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建华;孤独的白杨[D];华侨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77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77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