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痛苦比赛、报应期待与认知风险——近十年来“青年理想”主题的文学叙述

发布时间:2018-01-31 17:23

  本文关键词: 文学叙述 认知风险 批判立场 价值认同 规划性 文学叙事 文本叙事 十年 路遥 高加林  出处:《文艺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十年来文学叙述中的理想失去其超越性、规划性和荣誉感,诸多青年叙述主题的小说热衷展示理想实践过程中的痛苦,并形成了"痛苦比赛"的文本景观,叙述者由此暗示自己的价值正义和社会批判立场。"现实—文学"、"历史—当下"、"社会—个人"的结构互动给出青年理想实践痛苦化叙述的某些解释,如社会转型的历史关联、理想个体化后的孤立无援、由劳动实现理想的失效、身份遗传的恐慌等。这些理解在召唤传统中"报应"思想的降临,同时也携带着文学叙述的价值认同分裂以至于偏激。
[Abstract]: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ideal in literary narration has lost its transcendence, planning and honor. Many novels on narrative theme of youth are keen to show the pain in the process of ideal practice and form the text landscape of "painful competition". Thus, the narrator implies his own value justice and social critical stand. The structural interaction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history-present" and "social-individual" gives some explanations for the painful narration of youth's ideal practice. Such as the historical connec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isolation after the ideal individualization, the invalidation of ideal by labor, the panic of identity heredity, etc. These understandings come with the thought of "retribution" in calling trad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rries the value identity of literary narration, which is divided into extreme.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明所;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一风雨如磐的晚清,被认为是中国“青年”在历史中亮相的开始,梁启超在1900年写下《少年中国说》是个再鲜明不过的标记。钱穆在追溯“青年”成为中国文化热点的历史时曾指出,“民初以来,乃有《新青年》杂志问世。其时方求扫荡旧传统,改务西化。中年以后兴趣勇气皆嫌不足,乃期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强;;中国古代“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沈杏培;姜瑜;;作家如何“读史”——刍议新时期作家对“文革”历史的文学叙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傅修延;关于21世纪文学叙述的展望[J];求是学刊;1995年03期

4 徐德明;都市文学叙述的暧昧与超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新赞;;西北体验及其文学叙述——读杨献平的《沙漠之书》[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徐学鸿;;“乡下人进城”文学叙述的偏离与反思[J];作家;2009年06期

7 贾平凹;;《古炉》[J];晚晴;2011年05期

8 苏桂宁;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文学叙述[J];文艺争鸣;2003年04期

9 轩红芹;不断延迟的生命危机:近期文学叙述中的农裔知识分子[J];理论与创作;2005年03期

10 田淑晶;;“末人”的生存与文学叙述的张力——吴若增《盲点》文本经典性分析[J];名作欣赏;2012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军;;“乡下人进城”影像中的文学叙述——论贾樟柯的《小武》与《世界》[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牛学智;“旧”乡土与后现代的文化冲突[N];文学报;2010年

2 丘峰 原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 李亮;闽粤赣边客家人的奋斗史诗[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耀华;论新时期以来“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焦玉玺;李锐“文革”的个人经验和文学叙述[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安斌;家庭伦理与文学叙述[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9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79593.html

上一篇:端午节与金钏儿之死  
下一篇:尊重的回报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