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人“兵”梦的实与虚——《儒林外史》萧云仙、汤镇台本事补证

发布时间:2018-02-01 21:56

  本文关键词: 李u] 杨凯 大通卫 “礼乐兵农” 出处:《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儒林外史》萧云仙本事根据新文献可以确定为李u]。将笔者发现的李u]在桌子山之战和署理大通卫前后的诸多史料,与传记和小说相对照,可以证明吴敬梓笔下战争描写并非凭空臆造。而结合《提督杨凯传》的记载,又可以发现吴敬梓对两场战争的起因、过程与结果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剪裁与改写。吴敬梓笔下的萧云仙和汤镇台故事无意呈现真实的战争,而是要表现战争中将领们的现实遭遇与人生困境,表达对"兵农礼乐"治国方略的思考。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ew literature, Xiao Yunxian's ability can be determined as Li u]. Comparing the Li u found by the author before and after the War of Table Mountain and before and after acting Datong Wei, it is compared with biographies and novels. It can be proved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war in Wu Jingzi's works is not conjecture, but combined with the record of "the biography of Governor Yang Kai", we can find the cause of Wu Jingzi's two wars. Both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 were tailored and rewritte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tories of Xiao Yunxian and Tang Zhentai written by Wu Jingzi do not mean to present the real war, but to show the actual encounter and plight of the generals in the war. To express the thinking of "soldiers, peasants, rites and music" governing the country strateg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儒林外史》原貌问题是近年来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热点。小说中的萧云仙、汤镇台故事与“幽榜”等回一起构成了论争的焦点。新文献不断出现,迄今尚无定论。笔者主张在无确凿证据之前,不宜否定吴敬梓对萧云仙、汤镇台故事的著作权。回顾现代学术史,最早怀疑萧云仙、汤镇台故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楚炎;;《修洁堂初稿》及《<儒林外史>题辞》考论[J];文学遗产;2015年06期

2 刘勇强;;古代小说创作中的“本事”及其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郑志良;;《儒林外史》新证——宁楷的《〈儒林外史〉题辞》及其意义[J];文学遗产;2015年03期

4 章培恒;;《儒林外史》原貌初探[J];学术月刊;198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助;;近五年《儒林外史》研究述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李鹏飞;;《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为吴敬梓所作新证[J];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01期

3 李远达;;文人“兵”梦的实与虚——《儒林外史》萧云仙、汤镇台本事补证[J];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01期

4 梁春燕;;《儒林外史》故事编年及相关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叶楚炎;;《修洁堂初稿》及《<儒林外史>题辞》考论[J];文学遗产;2015年06期

6 叶楚炎;;地域叙事视角下的《儒林外史》结构——兼论《儒林外史》的原貌问题[J];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01期

7 张蕾;;《儒林外史》的现代波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5期

8 乔根;;自古及今 百年瞬间 季节更替——《儒林外史》叙事时间的三个维度[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乔根;;论《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桂奎;论中国古代小说的“百年”时间构架及其叙事功能[J];求是学刊;200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志良;;《儒林外史》新证——宁楷的《〈儒林外史〉题辞》及其意义[J];文学遗产;2015年03期

2 王子墨;;《列女传》中《诗》本事与小说元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刘文江;;《拍案惊奇》卷一及“本事”中的故事类型和母题——兼论拟话本小说的本事研究方法[J];社科纵横;2012年02期

4 刘勇强;历史与文本的共生互动─—以“水贼占妻(女)型”和“万里寻亲型”为中心[J];文学遗产;2000年03期

5 蒋寅;新发现的吴敬梓研究资料[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章培恒;;《儒林外史》原貌初探[J];学术月刊;1982年07期

7 陈熙中;说“真有是事”——读脂批随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8 房日晰;关于《儒林外史》的“幽榜”[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泽宽子,李寅生;略论《儒林外史》中的“把”字结构[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1期

2 周君文;晚清《儒林外史》的文人评点群体[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陈秋香;;论《儒林外史》的史学性[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11期

4 陈秋香;;《儒林外史》的“题不对文”现象[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4期

5 申重实;;《儒林外史》刊刻、传播说略[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7年02期

6 张冬红;;续析《儒林外史》“被”字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7 陈尚敏;;《儒林外史》与科举:误解及其他[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8 方崇元;;题《儒林外史》邮票[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6期

9 鲍鹏山;;《儒林外史》的“反体制”思想[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赵国栋;于转利;刘华;;《儒林外史》中茶的社会文化[J];兰台世界;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文新;;解构与重组再论《儒林外史》对传统的颠覆[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李树民;;试论《儒林外史》反映的淮盐营销[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3 沈治钧;;《儒林外史》: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胡益民;;《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论纲[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5 吴莺莺;;论《水浒传》与《儒林外史》的胥吏形象[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吴莺莺;;《水浒传》与《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比较谈[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国华 深圳作家;《儒林外史》中的明朝出版业[N];证券时报;2014年

2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儒林外史》的“反体制”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丁杨;商伟:换个角度激活《儒林外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张箭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儒林外史》描绘的学术不端和腐败问题[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刘磊;《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新开拓[N];光明日报;2007年

6 李汉秋;摄古通今士子心[N];光明日报;2000年

7 董玉洪;《儒林外史》对当今人文精神构建的启示[N];安徽日报;2001年

8 鲲西;《儒林外史》新主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李汉秋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安徽大学中文系;上海周边的清末儒林外史沙龙[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商传;从明代历史看《儒林外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能杰;《儒林外史》文学语言的运作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华;二十世纪《儒林外史》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玉洋;《儒林外史》中科场“局外人”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黄思怡;杨译《儒林外史》中描绘疯癫人物形象的语言翻译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4 袁鸣霞;论美籍华裔学者商伟的《儒林外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郭梦怡;阐释学视角下《儒林外史》两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对比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6 冯洁;关联理论视域下《儒林外史》中习语的英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孙小银;《儒林外史》三家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8 孙连云;《史记》对《儒林外史》的影响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9 陈群;《儒林外史》服饰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10 聂泽文;《儒林外史》变异士风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2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82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