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文化视域下的原型传承:藏族当代诗歌的父亲与母亲形象
本文关键词: 藏族当代诗歌 父亲与母亲形象 性别想象原型 出处:《西藏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的父亲、母亲意象,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展现,诗作中对父亲形象的无意识精神偶像指认背后带有明显的"猕猴崇拜"的原型传承,在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对举的诗篇中,以父为主和以母为次的关系呈现也折射出"猕猴和罗刹女"神话的原型影响。藏族诗人对乡土观念和家园意识的坚守,彰显了宝贵的田园诗意价值,是对人类原初的温情的守护。
[Abstract]:Since 1980s, Tibetan contemporary poetry has shown more and more distinct national cultural qual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al trend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firmation, which not only enriches the Chinese poetic world with its unique imag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der culture, there are a lot of images of father and mother in Tibetan contemporary poet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 kind of n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the archetypal inheritance of "rhesus monkey worship" is behind the unconscious spiritual idolatry of father image in the poem. In the psalms of father image and mother im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mother reflects the archetypal influence of the myth of "macaque monkey and Ratha woman". It shows the precious pastoral poetic value and is the protection of the original tenderness of mankind.
【作者单位】: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中心;
【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性别想象研究”(项目编号:20132238) 天津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藏族作家文学的性别想象研究”(项目编号:TJZW13-02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思敬;城市化视野中的当代诗歌[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王嘉,李棠,王明兰;走出当代诗歌困境之管见[J];理论观察;2004年04期
3 汤冬梅 ,汤杰英;三组矛盾的对立——略论当代诗歌误区[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4 夏晓龙;;当代诗歌形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章怡虹;;重生的缪斯——当代诗歌的转向[J];当代文坛;2013年01期
6 孙文波;我们有必要解释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红雪;当代诗歌病理切片化验[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8 董迎春;;语言的语言迷途——当代诗歌考察笔记之五[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李膺;;在当代诗歌西北论坛暨第三届甘肃诗会上的讲话[J];飞天;2006年11期
10 冯树林;;在当代诗歌西北论坛暨第三届甘肃诗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飞天;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陶德宗;;巴蜀诗人对中国海峡两岸当代诗歌的开拓与贡献[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马永波;;当代诗歌中的元文学意识[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清华;;朦胧诗:重新认知的必要和理由[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学海;大众是当代诗歌的陌路人?[N];文汇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倪敏;当代诗歌尝试走出象牙塔[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3 特·赛音巴雅尔 (蒙古族);蒙古族当代诗歌的活力[N];文艺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行超;当代诗歌:让梦想照进现实[N];文艺报;2014年
5 莘尘;央视2010新年新诗会关注当代诗歌[N];光明日报;2009年
6 臧棣;谁说当代诗歌缺少批评?[N];黑龙江日报;2004年
7 唐晓渡;当代诗歌生态的“场”和“场子”[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李少君;草根性:当代诗歌上升的动力[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语词存在于生活与艺术的每个毫米里[N];深圳特区报;2011年
10 李少君;重构当代汉语诗歌新图景[N];天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龙;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形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宁宁;当代诗歌中的人称辨析[D];河北大学;2015年
2 谭嫦嫦;“彝之诗”的流变[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张媛媛;哈尼族当代诗歌与哈尼族文化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高燕;当代诗歌非诗化倾向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钱超;分裂与重构—从空间角度看两岸当代诗歌的后现代性[D];南京大学;2014年
6 沈小仙;当代诗歌语体中量词的变异搭配现象描述[D];安徽大学;2001年
7 周娜;“景外意”与“意外妙”[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孙戈;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阿拉坦高娃;蒙古族当代诗歌主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夏玲;当代诗歌叙事性优劣与辩证运用[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35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3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