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体制下的鲁迅兼课及新文学传承
本文选题:鲁迅文学 切入点:民国教育 出处:《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12期
【摘要】:正在"五四"文化运动中,鲁迅凭借其创作实绩一举成就了文学盛名,这使他除了教育部佥事周树人的身份之外,又获得了新文学作家的称号。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鲁迅"这个名字和中国现代文学联系在了一起。身为新文学作家的鲁迅,在教育部又担任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的主任,这使他对中国小说史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成为用现代眼光审视和描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第一代学者。与此同时,在西方大学课程的影响下,国内一些大学的国文
[Abstract]:In the May 4th Cultural Movement, Lu Xun achieved literary fame by virtue of his creative achievements, which made him the title of New Literature Writer besides Zhou Shuren's identity as a legitimate stat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It was from this period that the name Lu Xun was associated with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Lu Xun, as a new literary writer, also served as director of the novel Unit of the popular Education Research Society i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ich made him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ovels and became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cholars to examine and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vels from a modern perspective.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university curriculum, the Chinese language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建民;鲁迅:20世纪中国文坛的骄傲——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鲁迅[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张永辉;鲁迅早期的文学功用观——鲁迅文学批评研究之二[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刘世钟;;鲁迅式“革命”的现时意义——以说话‘主体’问题为中心[J];华文文学;2006年03期
4 姜异新;;鲁迅的1933[J];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10期
5 止庵;王世家;;《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答问[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08期
6 关明国;;对鲁迅革命家质疑的质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王士菁;党给鲁迅指引出前进的方向[J];文艺研究;1981年04期
8 赵英;未曾发表过的鲁迅撰《说目》[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02期
9 张汉清;张建国;;鲁迅文学接收理论管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0 丸尾常喜;《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中译本序[J];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福勤;;鲁迅文学传统及有关现象漫议[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2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汪卫东;;文学的五四、文学的世纪与“鲁迅文学”[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6 陈辽;;瞿秋白的文艺现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及其实践意义[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耜;鲁迅的“隐”与文学的“真”[N];文学报;2008年
2 刘莹;广东颁发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王荆;我看谁都可以走近鲁迅[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李林荣;走近鲁迅十七年[N];文艺报;2013年
5 高旭东;走向21世纪的鲁迅[N];文艺报;2001年
6 朱静邋方丽;忧思与期望[N];文艺报;2007年
7 藤井省三 日本学术会议会员、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刘大先;鲁迅与民族文学的因缘[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陈丹青;鲁迅与艺术[N];南方周末;2011年
10 文先国;关于《鲁迅著作手稿全集》中鲁迅与非鲁迅手稿问题的探讨[N];中国文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红军;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辽宁大学;2011年
2 黄薇;新文学图像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木青;分歧与尺度[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仪;鲁迅的出版编辑活动及思想探悉[D];兰州大学;2009年
2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刘泉;鲁迅前期文学语言论析[D];青岛大学;2003年
4 蒋金晶;鲁迅的文化传播实践及其文学思想的当代价值[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5 苏虹;鲁迅的“自由谈”文体及其影响[D];河北大学;2005年
6 王京芳;鲁迅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继慧;[D];郑州大学;2007年
8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瑛;“鲁迅文学批评”在解放区的整合与转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胡莉莉;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鲁迅的文学翻译观[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2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0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