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红楼梦》诗学与曹雪芹宗盛唐诗论偏差

发布时间:2018-04-08 19:19

  本文选题:《红楼梦》 切入点:宗盛唐诗论 出处:《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10期


【摘要】:在家学渊源与诗坛风尚的影响下,曹雪芹论诗推尊盛唐,但在《红楼梦》中,主要通过林黛玉完成的诗歌创作实践却呈现出与中唐乃至晚唐诗相似的艺术风貌特征。这种论诗宗盛唐的观点与实际创作风格近于中、晚唐之间的偏差,并非曹雪芹刻意而为,是其身世遭遇、悲情气质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写情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Abstract]: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late Tang Dynasty is not a deliberate one by Cao Xueqin, it is the result of his life experience, the sad temperament and the writing emotion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批准号:gxyq ZD2016350)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芒,欧阳伟;论盛唐诗歌的尚健精神[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胡大浚;杜甫、盛唐诗风与文学史规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刘飞滨;盛唐诗歌的任侠精神[J];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4 孙学堂;盛唐诗歌精神论[J];文艺研究;2004年03期

5 彭江虹,江波;浅析盛唐诗歌与旅游[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田斌;;论盛唐诗歌的天人合一精神[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陈慧敏;;论盛唐诗歌中的诗化人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李杰;;论盛唐诗歌的“吟咏性情”[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胡遂;;论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廖文婧;;啸与盛唐诗[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启兴;乔典运;;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李精耕;;论张说诗歌已初具盛唐诗歌的特质——“兴象”[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晓君;盛唐唐诗 中华文化之巅[N];阳泉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康;盛唐诗歌“胡化”现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庞婷;盛唐诗歌的基本审美形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佳;盛唐诗歌的传播模式[D];河北大学;2000年

4 陈佩枝;盛唐诗歌中的盛唐女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滕金宇;促进盛唐诗歌繁荣的教育因素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磊;盛唐诗歌与书法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红伟;盛唐诗歌与西域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兰勇;盛唐诗歌中的越地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拥军;盛唐诗歌中的“胡风”[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张宁;盛唐宫廷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2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