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立足文献,更新理念,树立学术自信——“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18-04-12 22:04

  本文选题:先秦两汉 + 文学史研究 ; 参考:《文学遗产》2017年06期


【摘要】:正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的"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于2017年8月20—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二十多家机构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致辞中回顾了以往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
[Abstract]:A high-level forum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terary history in the Han and Qin dynasties, organized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School of Art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was held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from August 20 to 21, 2017.Nearly 4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more than 20 institutions including Peking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kai University and Nanjing University attended the meeting.The main topics of the meeting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academic history.In his speech, Liu Yuejin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viewed the methods and method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the pre-Qin and Ha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旋;论先秦两汉散文兴盛之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何世剑;喻琴;;先秦两汉时期古典美学“丽”范畴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邵炳军;郝建杰;;第五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李炳海;;先秦两汉散文的梦境及生命沟通[J];学术论坛;2007年08期

5 李炳海;;先秦两汉散文人物形貌描写的地理依据[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6 钟金雁;;先秦两汉时期儒家的贫富观及贫富调整思想[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东杰;;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文学心理创作特点[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8 刘小祺;谢芳;;末技与大道——谈先秦两汉俳优表演中的滑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郑方;;试探先秦两汉文、文学、文章之关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美妍;;先秦两汉时期“如之何”类结构分析[J];社科纵横;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长华;;中国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教材编写漫议[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丸山f;木山英雄;张铁荣;李岫;牧阳一;;现代文学史研究漫谈[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刘宗庆;;在已动之性与未动之情间问学——评魏家川《先秦两汉的诗学嬗变——从“〈诗〉云”“子曰”到“子曰诗云”》[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4 李晓峰;;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的重要突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赵敏俐;;音乐对先秦两汉诗歌形式的影响[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田本相;;文学史的哲学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董丁王;;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8 刘毓庆;;先秦两汉诗经著述考[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霍松林;文学史研究者的历史使命[N];光明日报;2014年

2 演讲人 刘跃进;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N];人民政协报;2014年

3 许振东;文学史研究的新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报道组 朱跃军;武义草根文人填补文学史研究空白[N];金华日报;2012年

5 李开军;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创获[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许苗苗;专家研讨区域文化和省区文学史研究现状[N];文艺报;2009年

7 上海大学 董乃斌;文学史研究的叙事视角和贯穿线[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张剑;文学史研究的两部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马中红;多学科视角研究中国文学史[N];文艺报;2004年

10 冯莉;战国文学史研究的力作[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凤霞;先秦两汉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艺术显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琨;先秦两汉诗歌的狂欢化色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瑞丰;先秦两汉灾异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5 任树民;先秦两汉抒情文学的诗性特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孙玲;先秦两汉题材通俗小说及其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文;先秦两汉女性诗学探微[D];山东大学;2016年

2 吴冰;先秦两汉同题寓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周龙霞;先秦两汉神仙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吴紫熠;先秦两汉梦感通灵主题叙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笑飞;先秦两汉的“诗言情”观[D];山东大学;2017年

6 张立兵;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维振;先秦两汉隐语类诗文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龚长春;先秦两汉书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9 高畅;先秦两汉妇女的经济、政治、宗教行为对构建女性文学形象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夏静;礼乐传统中的先秦两汉文论[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41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41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