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视阈下的《王贵与李香香》——兼及延安文学的当下意义
本文选题:电影学 + 《王贵与李香香》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10期
【摘要】:延安作家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用传统民间的诗性语言讲述了一个三边民间的革命故事,具体地说是一个革命加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既体现了革命的政治意识形态,也表现了具有民间趣味的爱情故事,适合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改编素材,但却与十七年电影擦肩而过,不过其蕴含的故事元素与故事结构为故事重写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它所包括的三重母题即拯救、爱情、为富不仁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故事源自中国革命时期的实际生活,具有鲜明的中国经验与本土色彩。
[Abstract]:The long narrative poem "Wang Gui and Li Xiangxiang" by Yan'an writer Li Ji tells a trilateral folk revolutionary story in the poetic language of traditional folk, specifically a story of revolution and love. This story not only embodies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ideology, but also shows a love story with folk interest,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daptation of new Chinese films, but passes by with 17 years' films. However, the story elements and story structure it contains provide many possibilities for story rewriting. The triple motif it contains, that is, salvation, love, is still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oday's world. And the story originated from the real lif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eriod, with bright Chinese experience and local color.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延安文学传播的类型与文化生态研究”(2013M542318) 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延安文学文本传播的类型研究”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希沼;;《王贵与李香香》艺术三题[J];南都学坛;1981年01期
2 代一;;《王贵与李香香》中比兴的运用[J];辽宁师院学报;1979年02期
3 刘焕林;人民诗篇的一座里程碑——浅谈《王贵与李香香》(节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周江;《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浅析[J];教学与进修;1980年02期
5 刘焕林;;人民诗篇的一座里程碑——浅谈《王贵与李香香》(节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6 刘宗德;;《王贵与李香香》教学三题[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小全;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小全;;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9 杨希之;中国叙事诗发展的里程碑——谈《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成就[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10 刘彦钊;充满泥土芳香的优秀诗篇——读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立群;;后期延安文学道路的“确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昌鹏;刘继明《王贵与李香香》 底层青年的反抗与追求[N];文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倪金凤 高珊;揭开《王贵与李香香》盐池原型之谜[N];华兴时报;2006年
3 特约撰稿人 姬晓东;70年后,再说王贵与李香香[N];陕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沈文慧;延安文学与农民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袁盛勇;宿命的召唤[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琳;回归历史的本真[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朱秀清;延安文学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韩晓芹;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与现代文学的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后娟;家庭想象与延安文学的复杂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燕;论近十年的延安文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3 刘晓丽;延安文学女性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尹威;延安文学中的方言现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健仲;权力系统在延安文学中的嬗变[D];渤海大学;2012年
6 邹均;延安文学中的女性话语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96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09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