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不是无端强说愁——曹丕诗歌中的哀情新论

发布时间:2018-10-20 15:17
【摘要】:曹丕在其许多诗歌中都流露出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低回哀伤之情。这种哀情不但是时代阴影的投射,更来自曹丕本人善感的心灵对生命固有之缺憾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终极意义的求索与求之不得的迷惘,蕴含着其对短暂人生的深情眷恋,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意味。曹丕诗歌中所表现的哀情,既体现了建安时代诗人们情感体验的共性,又因其似乎"无端而来"而具有独特的个性,但恰恰在这种个性中蕴藏了某种超越具体时代之上的人类情感体验的普遍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位居太子国君之尊的曹丕诗歌中所表现的哀情是魏晋时代"人的觉醒"以及"文学自觉"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Abstract]:In many of his poems, Cao Pi showed a lingering feeling of sadness. This sadness is not only the projection of the shadow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unique feeling of Cao Pi's own good feeling about the inherent imperfection of life and the unobtrusive perplexity of seeking and missing the ultimate meaning, which contains his deep affection for the short life. Have some metaphysical meaning. The sadness in Cao Pi's poems not only reflects the commonness of the poets'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Jian'an era, but also has its unique personality because of its seemingly "unprovoked". But it is in this personality that there is a universality of human emotional experience that transcends the specific times. In a sense, the mourning in Cao Pi's poem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s of "man's awakening" and "literary consciousnes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茱萸;;曹丕:建安鬼录(外三首)[J];广西文学;2013年03期

2 孙明君;;建国以来曹丕研究综述[J];文史知识;1995年07期

3 朱全庆,王兆才;曹丕文学观的思想渊源及价值取向[J];东岳论丛;2001年02期

4 万孟群;论曹丕文学观的反传统性[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刘畅;曹丕对刘勰影响三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丁远直;论曹丕的文艺审美观[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7 王春庭;论曹丕赋[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章新建;对曹丕诗歌不同意见的答辩——狭窄论评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詹冬华;;时间视野中的“文章不朽”说——对曹丕文学观的一种新解[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10 闫玮;;浅释曹丕诗歌之“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健;;曹丕“文气”说的理论意义及价值[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乔凤岐;;论郭沫若对曹丕、曹植的臧否[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黄昌年;曹丕的游宴诗[N];文艺报;2006年

2 张海斌;趣谈“文人相轻”[N];法制日报;2012年

3 郭启宏;丕植诗文优劣论[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素梅;三曹与建安时人书信交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任秀馨;从曹丕诗文看其丰富的情感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史超;曹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扬;近三十年来曹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邱晓鹏;曹丕书信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6 郭威;曹丕人格与其文学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范瑶琦;魏晋六朝文人笔下的曹丕[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李鑫;曹丕诗用典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吴建强;曹丕“文气”说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晓玲;曹丕“委婉华妍”诗文类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3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283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