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藏族寓言故事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5 13:23
【摘要】:藏族寓言故事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故事繁多、影响深远。但是,由于藏族文学尚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队伍等原因,对这一部分文学资源的深入解读和多视角研究步伐非常缓慢,甚至对其还未形成统一的名称。因此,具有诸多研究空白和拓展余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文学理论视角,大量阅读藏族寓言故事,对藏族寓言故事的来源与形成特点、思想内容特点、语言艺术特征、社会功能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分析研究中力求做到可观、细致。通过研究,认为藏族寓言故事有以下特点:一、来源多元。有来自神话、传说、佛本生故事、人物传记、异国文化和作品等等的寓言故事;二、思想内容广泛深刻。不仅有反映生活百态和人生哲理的,也有表现佛教思想和超脱观念的;三、语言艺术特征鲜明。语言散韵结合、通俗亲近,情节单一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单一;四、社会作用和价值巨大。学校教育不发达的藏区,通过传讲寓言故事等途径,一方面对说听双方起到了培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提高文学修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到了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而且还有服务政治、传播佛教思想、推动其他文学支系的发展等作用。
[Abstract]:Tibetan fable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ibetan literature. It has a long history, various forms, rich contents, various stories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ystem and research team of Tibetan literature, the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is part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the pace of multi-perspective research is very slow, and even it has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name.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research gaps and room for expans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literary theory, this paper reads a lot of Tibetan fables, and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fabl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anguage. Social function and value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strive to achieve considerable, meticulous. Through the stud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ibetan fable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irst, multiple sources. There are fables from myths, legends, Buddhist stories, biographies, exotic cultures and works. There are not only the reflection of life and philosophy, but also the expression of Buddhist thought and transcendence. Third,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anguage are distinct. Language scattered rhyme combination, popular close, plot single twists and turns, character distinct and single; fourth, social role and value is enormous. In the underdeveloped Tibetan areas with underdeveloped school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it has played a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thinking, observing, language and literary cultivation of both sides by means of telling and telling fable stories. On the other hand, it plays the role of establishing correct and nobl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improving humanistic literacy. It also serves politics, spreads Buddhist idea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literary branche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永生,李春山;中学生对寓言故事理解的某些特点[J];心理科学通讯;1984年05期

2 章永生;李春山;;中学生对寓言故事理解的特点[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3期

3 彭恺奇;寓言浅论[J];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02期

4 韩宝开;;寓言创作寓意化刍议[J];理论学刊;1990年04期

5 顾建华;寓言艺术的美学魅力[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6 郑欢欢;寓言理性智慧的审美传达[J];浙江师大学报;1999年04期

7 于昌伟;;狼皮值钱(寓言故事)[J];下一代;2006年04期

8 田荷;;蚁附于芥(寓言故事)[J];素质教育博览;2006年23期

9 田荷;;橡树下的猪 寓言故事[J];素质教育博览;2008年07期

10 苏梅竹;;拔苗助长——根据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改编[J];少先队小干部;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启高;;初探寓言[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2 杜慧敏;;中国传统“寓言”观念的现代转换考论[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3 吴武典;;青年生涯发展能力的培养——成功人生的辅导[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凡夫;寓言创作的拓展与局限[N];文艺报;2010年

2 张佳林;不存在的寓言[N];音乐周报;2013年

3 杨泽文;寓言可以这样写[N];科技日报;2002年

4 王泉根;网络时代的寓言策略[N];文艺报;2002年

5 ;财经寓言:大众化还是弱智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老猫 书评人;寓言,,当下文学创作的稀缺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7 江苏 小海;戏说寓言[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汪晓军;为寓言拓展一片天地[N];甘肃日报;2004年

9 林涛;人生就是一则寓言[N];中国保险报;2004年

10 杜传贵;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权娥麟;汉魏晋南北朝寓言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苏;先秦时期象征观念建构的逻辑走向[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丽琼;《瓶中精灵》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成明;寓言作品教学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马梦;若泽·萨拉马戈小说寓言特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冯之;先秦寓言与古希腊寓言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丹;中国寓言故事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大学;2015年

7 马万径;先秦寓言人物类型及功能特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吉卓玛(Yangjidolma);藏族寓言故事的特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9 周岩壁;先秦诸子寓言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闫丽红;先秦寓言的特征及其民族文化意蕴[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3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333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