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金瓶梅》对偶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22:13

  本文关键词:《金瓶梅》对偶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梅瓶》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以世情社会的芸芸众生为描写对象,作者不厌其烦的把普通市井百姓的生活事无巨细的一一罗列。小说涉及到众多人物,纷繁复杂的各类事件,如何把繁杂的人物和细碎的事件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有一个蕴于胸中的清晰脉络,而对偶则发挥着使小说脉络贯通,情节“如万系迎风而不乱”的关键作用,那些看似零散的故事情节的背后往往彼此前后关联,相互映照。“对偶”在《金瓶梅》中已经不再简单的属于语义学的修辞范畴,它更具有美学上的深邃内涵,是叙事的核心功能之一,更是作者在叙事技巧的选择和追求作品艺术效果时的一种精心结撰和成熟运用。本文试图通过结构对偶、场景设计对偶、人物塑造对偶、作品理念对偶这四大方面对作品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目的是突显对偶的成功运用为作品价值彰显而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其呈现出的那种异乎寻常的美学韵致。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构成。绪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简要介绍中国对偶美学观念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形式与内涵,二是简述西方当代叙事学中的对偶理念。正文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结构对偶。这一章主要是围绕小说的结构模式来谈,分为“冷热金针”和“起于道结于佛”两个部分。小说叙述的就是由热到冷的的炎凉故事,前半部分冷,后半部分热,冷热交替、热中有冷、冷中有热。小说起于玉皇庙,结于永福寺,玉皇庙在结构上起着聚拢人物的功能,永福寺在结构上起着结穴角色的功能。第二章场景设计对偶。这一章主要是探讨作品在场景设计方面,作者对偶美学观念的巧妙贯穿。首先围绕着回目对偶和场景设计的关系来谈,分为两小部分,一是对句形式的回目所显示的场景,二是回目内容所体现出的具体场景安排。其次通过小说中的情境对偶可以看出作品在场景设计中所运用的对偶美学原则,主要围绕悲喜交织、曲折有致;真假错位、波澜壮阔;“遥对”这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三章人物塑造对偶。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也刻画了很多相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即使是同类型的人物也能准确抓住他们的不同点,哪怕是同一人物,作者也特别重视人物性格自身的发展变化。这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特特犯手,各各一款”围绕塑造人物的“犯”与“避”来谈。第二部分是人物自身的前后差异,围绕同一人物的性格反差所呈现出的对偶倾向来谈。第四章作品理念对偶。在作者的笔下,贯穿作品的基本理念也呈对偶态势。这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色空观,在作者的审美世界里,繁华复杂的外界最终都要归于灭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第二部分是盈亏制衡,俗话说物极必反,凡事都要追求个“度数”,要懂得持盈慎满,切不能过分索取与放纵。对偶这种文化审美样式对明代长篇小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对偶美学观念被作者融化、吸收、进而渗透在小说创作的方方面面,为小说思想和艺术价值的彰显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金瓶梅》 对偶美学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西方当代叙事学中的对偶理念10-11
  • 二、中国对偶美学理念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形式与内涵11-16
  • (一)对偶的哲学思想内蕴11-12
  • (二)对称、和谐的形式美12-13
  • (三)对比、对峙的义理内核13-16
  • 第一章 结构对偶16-22
  • 第一节“冷热金针”18-19
  • 第二节 起于道结于佛19-22
  • 第二章 场景设计对偶22-32
  • 第一节 回目对偶22-25
  • (一)回目以对句形式呈现22-23
  • (二)回内情节安排显示出相对比的两部分23-25
  • 第二节 情境对偶25-29
  • (一)悲喜交织,曲折有致25-27
  • (二)真假错位,,波澜起伏27-29
  • 第三节“遥对”29-32
  • 第三章 人物塑造对偶32-40
  • 第一节“特特犯手 各各一款”32-35
  • 第二节 人物自身的前后差异35-40
  • 第四章 作品理念对偶40-48
  • 第一节 色空观40-43
  • 第二节 盈亏制衡43-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4
  • 后记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军持;;永福寺雨中游记[J];茶博览;2007年03期

2 明行法师;;永福寺中茶心佛性[J];茶博览;2009年04期

3 王文海;;在永福寺听泉(外二首)[J];星星诗刊;2010年10期

4 苍生;;永福寺即景[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2年03期

5 庄逸云;李文玉;;《金瓶梅》中的永福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期

6 史雅卿;孙状云;;一致茶心[J];茶博览;2009年05期

7 大XZ秀高,柯凌旭;从玉皇庙到永福寺——《金瓶梅》的构思(续)[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2期

8 施晔;;玉皇庙、永福寺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及其宗教文化因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曹亚瑟;;梵僧胡药考[J];书城;2010年08期

10 吴郁芳;《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版)勘误举要[J];浙江学刊;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丽红;皇家寺庙永福寺[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徐上峰;太平天国与永福寺[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记者 孙晓说 通讯员 李文博 欧阳志军;永福寺昨举行竣工落成典礼[N];惠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寇奇平 刘虎 刘亚辉;鞭炮声中走基层[N];保定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莉;《金瓶梅》对偶美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金瓶梅》对偶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3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