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语境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书写
发布时间:2017-03-29 01:07
本文关键词:时代语境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想从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初版和修订本的文本分析中,观照文学史书写和改写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试图发掘文学史书写的轨迹演变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引言部分主要交代论文所研究对象的情况、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方法。论文主要是结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五个版本所处的时间跨度和时代语境,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文本细读和线性梳理,把握文学史观与时代语境之间、文学史书写和改写与时代话语之间的潜在关系。第一章梳理了作者在建国前即写作《中国文学发展史》初版之前所形成的文学史观以及初版的书写特色,本章旨在通过把握初版的文学史观,为后面四章文学史改写提供基本的参考坐标。第二章开始分析刘大杰在建国初期的时代语境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学史观并对初版所作的改写情况。第三章继续分析五十年代中后期刘大杰在时代语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新的文学史观以及对第二版所作的改写。第四章接着分析刘大杰在六十年代中后期所接受的文学史观及对文学史的重写情况。第五章主要结合八十年代的时代语境介绍82年版的学科文学史特点。第六章主要是对前五章关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改写情况的总结以及对文学史写作所作的反思。结语部分就《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书写情况看到这样的事实,即文学史家按时代语境中所接受的文学史观去叙述和阐释文学史实。期望文学史家在书写兼具文学性和历史性的文学史时,会在时代语境中文学史观和自身对于文学史观的理解中寻求平衡,尽可能地去揭示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中国文学发展史》 时代语境 文学史观 书写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0.1 选题的研究现状9-11
- 0.2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11-12
- 1 建国前刘大杰的文学史观及初版的书写情况12-18
- 1.1 建国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状况12-13
- 1.2 建国前刘大杰的文学史观及初版的书写情况13-18
- 1.2.1 刘大杰早期的文学史观13-15
- 1.2.2 初版的书写情况15-18
- 2 建国初期(1949-1956)刘大杰的文学史观及57年版的改写情况18-24
- 2.1 建国初期刘大杰的文学史观18-19
- 2.2 57年版的改写情况19-24
- 3 五十年代中后期(1957-1961)刘大杰的文学史观及62年版的改写情况24-30
- 3.1 五十年代中后期(1957-1961)刘大杰的文学史观24-26
- 3.2 62年版的改写情况26-30
- 4 六十年代中后期(1966-1972)刘大杰的文学史观及73年版的改写情况30-37
- 4.1 六十年代中后期刘大杰的文学史观30
- 4.2 73年版的改写情况30-37
- 5 八十年代初的时代语境及82年版的修订情况37-40
- 5.1 八十年代初的时代语境37
- 5.2 82年版的修订情况37-40
- 6 关于《中国文学发展史》改写的反思40-46
- 6.1 时代语境对文学史书写的影响40-43
- 6.2 重写文学史的困境43-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寅;游刃于文学史话语和文化政治之间[J];读书;2005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江彩;论新历史主义文学史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时代语境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