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观转型

发布时间:2017-03-29 12:00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观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百多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小说界革命”使古老的神州大地受到了空前洗礼,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都是同时代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难以企及的。而梁启超作为“小说界革命”的主将,在时代转折的洪流中,更是对中国近代小说观念的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把“小说界革命”作为一场文学革命来考察,线索太多,难以整体把握,所以笔者选取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人物——梁启超入手,来研究其在中国小说近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大致从起因、发展、创作实绩和对五四小说观的影响等方面,将文本细分为四个章节。力求全面、系统的梳理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观转型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的兴起的关系。从梁启超东渡日本后形成“新民”思想和创办《新小说》杂志谈起,由思想根源和创作阵地两方面,考察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兴起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避免将笔墨过多集中于域外影响方面。第二、第三章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梁启超小说观念近代化过程中,他首先将功利性较强的“政治小说”输入中国,而《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梁启超小说观念实现了理论化、系统化。而在此一时期,“戏剧”作为“小说”概念的一部分,在小说观念转型的影响下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三部分是对于梁启超创作实绩的总结,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梁启超唯一一部政治小说,在主题、叙事、文体等方面,都实现了创造性突破,堪称晚清“新小说”的开山之作。第四章纵向考察了梁启超与鲁迅、陈独秀在小说观念上的内在延续性。梁启超作为晚清小说功利创作观的直接倡导者,首创性地将思想启蒙与小说创作结合起来,要求小说为社会政治服务,而这种功利主义的小说创作观对鲁迅、陈独秀等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观转型之间的关系,以上可略见一斑。可以说,他对小说的种种认识,皆是他的政治家身份投射于文学领域后产生的回响。
【关键词】: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 政治化 功利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4
  • 第一章 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的兴起14-19
  • 1.1 创作阵地:《新小说》14-15
  • 1.2 思想根源:“新民说”15-19
  • 第二章 梁启超小说观念近代化19-32
  • 2.1 “政治小说”概念输入进程19-23
  • 2.2 小说理论的近代转型23-32
  • 第三章 梁启超小说创作实绩《新中国未来记》32-41
  • 3.1 主题的启蒙32-35
  • 3.2 叙事的欧化35-38
  • 3.3 文体的突破38-41
  • 第四章 梁启超对“五四”小说观念的影响41-44
  • 4.1 与鲁迅小说观41-42
  • 4.2 与陈独秀小说观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0-51
  • 承诺书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应光;伍思源;;文学的“现代”与现代文学史的边界[J];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2 杨绪容;;周桂笙与清末侦探小说的本土化[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观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4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