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岁寒堂诗话》的对外译介推广及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4:16

  本文关键词:《岁寒堂诗话》的对外译介推广及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中国文人在诗歌中寻求自我,描绘人生的酸甜苦辣。伴随着诗歌发展的成熟与繁荣,相应而生出诗话这种专门评论诗歌作品的特殊文体,诗话的作者们从艺术和传统的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提出自己的直观感受,畅所欲言。在这股诗话大潮中,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是一部绝对不能忽视的的诗论著作,它丰富了诗话体系的理论性和完整性,为中国诗歌的正确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出现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宋代诗坛苏黄诗风盛行,受苏轼、黄庭坚二人影响的江西诗派没有把握好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弊端。针对这一股愈演愈烈的不良诗风,张戒第一个站出来,著《岁寒堂诗话》一书,对江西诗风展开了严厉的批评,并且提出很多中肯而又富有建设性的诗学建议。《岁寒堂诗话》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阐述张戒的诗歌理论主张,将这些诗学理论作为鉴赏标准对历代诗人及其诗歌作品进行评论;下卷整篇专门评论杜甫的诗歌作品,通过品评杜诗来进一步论述其诗学理念。张戒在这部著作中构建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诗学理论,他推崇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阐述了诗歌特有的审美属性,在诗学史上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甚至可以说具有对宋代诗学的认识价值。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和观念的进步,国与国之间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的文化交流成为维系国家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中国古代文论带有一种诗性的哲学智慧和很强的包容性,将这些富有外译价值的文论作品传播出去,使其与西方文论产生合理的对接,在对外推广和交流的过程中完善中国式文论体系,以更好的状态参加到世界文论的建设中去。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部分,《岁寒堂诗话》在宋代诗话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其进行外译和推广,可以加深国外文论爱好者甚至研究者们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岁寒堂诗话》的文本,探析包含于其中的诗学理论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部诗论著作的外译价值及其对外译介推广策略。本文首先论述了张戒的生平简况及其诗学理论,他的诗学理论包括“诗言志”的论诗宗旨和通篇可见的崇杜情怀,并且进一步阐述了张戒的诗学理论对于理解中国文学传统的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岁寒堂诗话》的理论创作背景及其相关的外译价值,分为三部分,《岁寒堂诗话》的理论创作背景、内容和对外译介的价值。本小节着重探析《岁寒堂诗话》的诗学理论,分析张戒对诗歌艺术风格的要求,并且从这两方面阐述《岁寒堂诗话》的译介价值。第三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对外译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论述了中国古代诗论译介概观、中国古代文论译介概观、中国古代文论外译和西方文论引进的不平衡性、《岁寒堂诗话》对外译介的必要性以及古代文学理论对外译介的必要性。第四章主要试译了《岁寒堂诗话》的部分文本,分为两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探讨了在试译《岁寒堂诗话》文本之前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既要深入认识唐宋诗歌及其诗学,也要深入了解宋代诗学及其成就。第五章着力论述张戒《岁寒堂诗话》的英译推广策略。分别从国内学术界、政府、传统与新兴媒介力量以及各方面软性因素等角度来详细论述推广《岁寒堂诗话》的译介策略,针对外译的现状,笔者提议应设立一个中国古代文论经典的外译工程,以便更好地推广《岁寒堂诗话》和其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关键词】:张戒 《岁寒堂诗话》 译介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引言13-17
  • 第一章 张戒生平简况及其诗论主张17-21
  • 1.1 张戒的生平简况17-18
  • 1.2 张戒的诗论主张18-19
  • 1.2.1 张戒的论诗宗旨18
  • 1.2.2 张戒的崇杜情怀18-19
  • 1.3 张戒诗学理论对理解中国文学传统的意义19-21
  • 第二章 《岁寒堂诗话》的理论背景及其外译价值21-27
  • 2.1 《岁寒堂诗话》的写作背景21
  • 2.2 《岁寒堂诗话》的内容21
  • 2.3 《岁寒堂诗话》的译介价值21-27
  • 2.3.1 《岁寒堂诗话》的诗学理论价值22-25
  • 2.3.2 《岁寒堂诗话》对艺术风格的要求25-27
  •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论外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7-33
  • 3.1 中国古代诗论概观27-28
  • 3.1.1 中国古代诗论史的发展概况27-28
  • 3.1.2 中国古代诗论译介的总体概况28
  • 3.2 中国古代文论概观28-29
  • 3.2.1 中国古代文论译介的总体概况28
  • 3.2.2 中国古代文论作品的译介成果28-29
  • 3.3 外译和引进的不平衡性29-31
  • 3.3.1 研究领域的不平衡30
  • 3.3.2 研究参与者的不平衡30-31
  • 3.3.3 传播速度的不平衡31
  • 3.4 《岁寒堂诗话》对外译介的必要性31
  • 3.5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对外译介的必要性31-33
  • 第四章 《岁寒堂诗话》文本试译33-45
  • 4.1 《岁寒堂诗话》外译时注意的问题33-39
  • 4.1.1 应深入认识唐宋诗歌及其诗学33-38
  • 4.1.2 应深入认识宋代诗学及其成就38-39
  • 4.2 《岁寒堂诗话》部分试译39-45
  • 4.2.1 《岁寒堂诗话》论杜诗部分试译39-40
  • 4.2.2 《岁寒堂诗话》论苏黄诗风部分试译40-41
  • 4.2.3 《岁寒堂诗话》核心观点试译41-45
  • 第五章 《岁寒堂诗话》英译推广策略45-48
  • 5.1 《岁寒堂诗话》的推广现状45
  • 5.2 《岁寒堂诗话》译介推广策略45-48
  • 5.2.1 国内学术界的自力更生45
  • 5.2.2 政府的合理引导45-46
  • 5.2.3 媒介力量的加入46-47
  • 5.2.4 软性因素的协助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7-58
  • 承诺书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德重;宋代诗话与江西诗派[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蔡镇楚;中国诗话与民族文化性格[J];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岁寒堂诗话》的对外译介推广及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4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