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朱庆馀及其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21:02

  本文关键词:朱庆馀及其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朱庆馀,原名可久,字庆馀,中晚唐诗人,他交游广泛,在当时颇有诗名,《全唐诗》收其诗歌176首。朱庆馀诗歌依内容可分为五大类:寄赠唱和的交游诗、言淡情深的别离诗、摇曳多姿的行旅诗、细致入微的咏物诗和寂静淡然的禅悦诗。这些诗歌体现出诗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先后秉持的执着科举的进取精神,忧愤无奈的避世心态,参禅悟道的隐逸心境。朱庆馀诗歌风格受张籍、贾岛诗歌创作及中晚唐诗坛苦吟之风影响,形成了菱歌式的清新自然及退出式的平淡闲雅的艺术风格。朱诗着力意象经营,在表现仕宦、坎坷、隐逸等不同内容的诗歌中,分别选取了“城”“朝”“剑”,“云”“草”“月”,“竹”“松”“鹤”等典型意象进行书写,诗人体物于微,多有闲逸之心,这些意象往往连缀而成清幽、淡远之意境。朱庆馀主工律诗和绝句,其律诗匠心独到,善用对仗与句法,且注重结句精妙;其绝句巧妙自然,意蕴含蓄,韵律流畅,呈现出既富有韵味,又舒展自在的风貌。朱诗语言一方面天然明丽,崇尚清淡,少有华丽辞藻,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另一方面精切刻深,注重对现实事物作客观、细致的描绘,笔触精准真切、细腻深刻。朱庆馀的诗歌创作受张籍、贾岛影响很大,与他们在生平遭际、诗歌作品上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朱深得张籍近体诗之精髓,与贾岛同有苦心经营之态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然总体成就逊于二人。朱与另外两位晚唐苦吟诗人方干、李洞之间,虽诗属同派,在艺术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而论之,朱庆馀在中晚唐诗歌史上留有一定的影响。不论是广为传唱的代表诗作,还是涉及到的有深远影响的诗人群体,都有他的一份贡献在里面。
【关键词】:朱庆馀 中晚唐 生命意识 诗歌艺术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9-11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1-13
  • 第一章 朱庆馀的生平思想13-22
  • 第一节 执着科举的进取精神13-17
  • 第二节 幽愤无奈的避世心态17-19
  • 第三节 参禅悟道的隐逸心境19-22
  • 第二章 朱庆馀的诗歌内容22-43
  • 第一节 寄赠唱和的交游诗22-26
  • 一、晋谒达官22-25
  • 二、一般性酬唱25-26
  • 第二节 言淡情深的别离诗26-31
  • 一、别科场举子27-28
  • 二、别地方官吏28-29
  • 三、别知交好友29-30
  • 四、别僧侣道士30-31
  • 第三节 摇曳多姿的行旅诗31-36
  • 一、山川风物31-34
  • 二、羁愁旅恨34-36
  • 第四节 细致入微的咏物诗36-37
  • 第五节 寂静淡然的禅悦诗37-43
  • 一、“静”的追求38-39
  • 二、“空”的顿悟39-43
  • 第三章 朱庆馀的诗歌体裁43-52
  • 第一节 匠心独到的律诗43-48
  • 一、特色对仗与句法43-46
  • 二、不主寻常的结句46-48
  • 第二节 巧妙自然的绝句48-52
  • 一、含蓄的意蕴48-50
  • 二、流畅的韵律50-52
  • 第四章 朱庆馀的诗歌意境52-64
  • 第一节 生命意识——诗歌意象52-59
  • 一、仕宦梦——“城”“朝”“剑”意象52-54
  • 二、坎坷路——“云”“草”“月”意象54-56
  • 三、隐逸心——“竹”“松”“鹤”意象56-59
  • 第二节 清幽淡远——诗歌意境59-64
  • 一、幽微之象与清幽之境59-60
  • 二、闲逸之象与淡远之境60-64
  • 第五章 朱庆馀的诗歌风貌64-77
  • 第一节 清新自然64-70
  • 一、“清”之崇尚64-69
  • 二、随性自然69-70
  • 第二节 闲雅平淡70-77
  • 一、闲吟与平淡71-75
  • 二、文人与雅趣75-77
  • 第六章 朱庆馀同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77-95
  • 第一节 朱庆馀与张籍及其诗歌比较77-82
  • 一、相似的际遇,迥异的性格77-79
  • 二、师承其诗,同中见异79-82
  • 第二节 朱庆馀与贾岛及其诗歌比较82-90
  • 一、相仿人生,差别命运83-84
  • 二、受其影响,异中现同84-90
  • 第三节 朱庆馀与晚唐苦吟诗人比较90-95
  • 一、与方干比较90-92
  • 二、与李洞比较92-95
  • 第七章 朱庆馀的诗歌影响95-101
  • 第一节 个人价值95-97
  • 第二节 群体意义97-101
  • 结语101-102
  • 参考文献102-110
  • 后记110

  本文关键词:朱庆馀及其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5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4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