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世纪公安文学审美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7:23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公安文学审美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公安文学主要是围绕表现公安保卫战线的斗争生活,是以塑造公安民警、武警官兵、治安人员的职业生活、情感生活、心灵世界和他们的命运际遇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塑造他们的艺术形象为使命的文学形式。如今公安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意蕴和审美内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公安文学进行审美性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公安文学相较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发展时期较为短暂,但是却成为了当代我国文学的重要分支,但是在取得如此佳绩的同时,公安文学并不被主流文学所认可,更有甚者称之其为教唆犯罪的文学或者是末流之作。公安文学当下所处的窘境与其自身审美性的流失密不可分,快速的成长更掩饰了公安文学审美性流失的现状。公安文学虽然被冠以了公安二字,但毫无疑问是属于文学的范畴,它不仅仅具有文学作品的所有属性,同时也承载着宣扬法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历史使命,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安文学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能够更好的为公安文学的长期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长期以来,公安文学被局限的认为是侦破题材文学,但其本身涵盖的内容应该更为的广泛,尤其自新世纪以来,公安题材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的人性;对象的表现也从一味的审美向审美与审丑相互交织而转变。在这一系列改变的过程中,公安文学得到了更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应该正视的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传播的方式、大众的审美期许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公安文学的诸多特征和审美性也需要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契合点,在强化其自身的文学性,力求新的审美突破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审美内涵和水平来迎接发展的新时期。
【关键词】:公安文学 审美特征 审美 审丑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第1章 公安文学发展历程及现状11-14
  • 1.1 公安文学的发展历程11-12
  • 1.2 公安文学的现状及趋势12-14
  • 第2章 我国公安文学基本特点14-23
  • 2.1 具有时代性的丰富审美内涵14-16
  • 2.2 独树一帜的审美特征16-23
  • 第3章 我国公安文学审美性缺失及原因分析23-31
  • 3.1 公安文学审美性内涵缺失的现状23-24
  • 3.2 公安文学审美性流失的原因24-31
  • 3.2.1 信息时代公安文学题材的祛魅25-26
  • 3.2.2 叙事的刻板化,使作品缺乏新义26-27
  • 3.2.3 没有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审美期待27-29
  • 3.2.4 仍是作为政策传播的重要方式29-31
  • 第4章 对我国公安文学的展望与思考31-41
  • 4.1 强化文学性追求,力求新的审美突破31-37
  • 4.1.1 借鉴优秀叙事模式,传递优秀文化31-32
  • 4.1.2 将审美和审丑的有机结合32-34
  • 4.1.3 追求叙事表达的丰富和完善34-37
  • 4.2 创作文学经典作品,,提升审美内涵37-41
  • 4.2.1 经典作品即创作范式建构37-39
  • 4.2.2 公安文学创作的制度建构39
  • 4.2.3 充分体现文学作为人学的内涵发掘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云舒;网络的崛起与文学的溃散[J];图书馆;2000年05期

2 邝炼军,李欧;网络文学:自由的挑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3 张德军;环境文学与西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邝炼军;李欧;;网络文学:自由的挑战[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范建刚;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理论建构的冲击[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1期

6 黄曼青;关于当前网络文学价值取向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7 潭洪刚;梁长应;陈功;;探讨网络文学美学特征[J];电影评介;2006年14期

8 谢邦会;汪茂生;;网络文学的现状特征与未来走向[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6期

9 任小平;;风涌云起的网络文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陈楙昭;新闻与文学[J];复旦;195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炯;;新时期三十年文学的回顾与前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2 张炯;;新时期三十年文学的回顾与前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佴荣本;;论文学史著的形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4 ;生或死:徘徊在文学会场上的幽灵[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弟;休闲文学: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N];文艺报;2000年

2 康天军;法院文学的题材与主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马涌;莫让青春负了文学[N];人民日报;2013年

4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胡平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白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谭旭东 本报记者 金涛;“80后”文学现象对当代文学生态的影响[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中国作协副主席 张炯;新时期三十年文学的回顾与前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许苗苗;网络文学:现状及问题[N];文艺报;2009年

7 记者 熊唤军;把“文学鄂军”品牌擦得更亮[N];湖北日报;2011年

8 曾毅;穿越文学:传统抵达现代的桥梁[N];光明日报;2012年

9 荣智慧;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幻文学[N];文艺报;2013年

10 柏彬 孙妍;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颁奖[N];海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淑慧;辽金元文学构成的新主体[D];浙江大学;2005年

2 娄晓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D];复旦大学;2009年

3 金真迪;解放后韩·朝·中国朝鲜族文学教育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树林;蒙古族藏文文论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黄勇生;进化论思想与晚清、五四的文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建明;包公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过元琛;中国文学中王昭君形象的古今演变[D];复旦大学;2010年

8 胡柏一;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进程与文体演变[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裔丰;网络文学简论[D];西北大学;2005年

2 李晶;论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及其表征[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3 徐建峰;微博文学的定义、体裁与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贾鹏锋;论网络文学的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长中;回归文学本位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写焓;文学中的深圳[D];西南大学;2013年

7 蒋珂;90年代以来乡村女性进城情结的文学表述[D];河南大学;2007年

8 申舒尧;90年代以来文学影视化现象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9 冯丹;建安骚体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10 巫明川;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手机文学研究[D];温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公安文学审美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6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