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及其特色
发布时间:2020-12-25 15:58
不论是飞檐走壁、仗剑行侠的江湖梦,还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千里飞剑的长生之梦,人们对于侠客的幻想从未停歇。侠士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气;有“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中“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有“白虹千里气,血颈一剑义。报恩不到头,徒作轻生士”中舍生取义、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有“老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气;还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武技高超、淡泊名利;更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胸襟……每个阶段的文学记载中对于侠士、江湖都有不同的诠释,包含着人们对于侠士江湖的憧憬、对不同生存意义的想象。武侠小说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缘于人们超越现实庸常生活羁绊的渴望,缘于人们实现社会公正理想和英雄梦想的精神漫游,在此心理诉求的规定下生成并逐渐成为通俗文学的一种重要类型。网络时代的武侠小说在充分汲取传统武侠艺术元素的基础上,顺应网络传播的特性和网络文学受众的阅读需求,形成了新的武侠小说生产模式,创造了新的类型——玄幻武侠小说与仙侠小说,给武侠小说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描述了网络武侠小说兴起的文化背景...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概述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网络武侠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兴起背景
一、网络与网络文学写作
二、21 世纪网络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网络文学特殊的流通机制
一、自由便捷的传播机制
二、平等化的读者反馈机制
第三节 网络武侠小说作家群
一、多元的创作者身份与新的创作模式
二、功利与消遣:多样的创作动机
三、矛盾的心理诉求
第二章 网络武侠小说的类型
第一节 古典武侠小说
第二节 玄幻武侠小说
一、“玄”、“幻”与武侠的融合
二、丰富多彩的修炼体系设置
三、多样的种族形象的塑造
四、新奇的主角模式的呈现
第三节 仙侠小说
一、“仙”在武侠小说中的凸显
二、漫溢在文本中的仙侠元素
三、传统与现代在仙侠中的呈现
第三章 网络与武侠小说的遇合
第一节 传统武侠到网络武侠的转变
第二节 网络武侠小说的生产机制
第三节 网络武侠小说经典化的可能
第四节 反思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小说影视改编调查研究[J]. 史建国. 当代文坛. 2015(06)
[2]仙侠传统与网络文学[J]. 赵依. 文学自由谈. 2015(05)
[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武侠小说的特征与内涵[J]. 刘亮,赵洪兴. 青年文学家. 2015(20)
[4]从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看网络武侠文化的发展[J]. 刘玮,程海洋.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1)
[5]“仙侠奇幻”影视文化热的审美思考[J]. 戴清. 中国文艺评论. 2015(03)
[6]网络仙侠小说的类型性与差异性[J]. 洪家明.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5(01)
[7]网络小说的创作模式[J]. 李海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15(01)
[8]网络武侠小说影视改编空白现象分析[J]. 何婧. 参花(下). 2014(12)
[9]论网络仙侠小说的叙事范式[J]. 葛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论网络武侠小说的文学生态性[J]. 李盛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博士论文
[1]武侠文化基本叙事语法研究[D]. 郑保纯.苏州大学 2014
[2]传奇叙事与生命体验[D]. 吉旭.苏州大学 2013
[3]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武侠小说[D]. 陈中亮.浙江大学 2012
[4]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 崔宰溶.北京大学 2011
[5]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 宋巍.陕西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国网络奇幻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及文学趣味的构建[D]. 唐亦天.沈阳师范大学 2015
[2]通俗文学视野下的网络类型小说价值变迁研究[D]. 侯向学.暨南大学 2014
[3]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研究[D]. 丁慧宗.延边大学 2014
[4]中国网络小说内容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D]. 龙雷.北京印刷学院 2014
[5]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出版的对比研究[D]. 白璐.北京印刷学院 2014
[6]论网络文学的价值与局限[D]. 车晴.山东大学 2013
[7]21世纪大陆网络原创武侠小说研究[D]. 何颖义.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论大陆新武侠小说的新取向[D]. 田龙.浙江师范大学 2012
[9]网络修真小说研究[D]. 肖重庆.中南大学 2011
[10]网络玄幻小说受众分析[D]. 王珂.湘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37965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概述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网络武侠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兴起背景
一、网络与网络文学写作
二、21 世纪网络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网络文学特殊的流通机制
一、自由便捷的传播机制
二、平等化的读者反馈机制
第三节 网络武侠小说作家群
一、多元的创作者身份与新的创作模式
二、功利与消遣:多样的创作动机
三、矛盾的心理诉求
第二章 网络武侠小说的类型
第一节 古典武侠小说
第二节 玄幻武侠小说
一、“玄”、“幻”与武侠的融合
二、丰富多彩的修炼体系设置
三、多样的种族形象的塑造
四、新奇的主角模式的呈现
第三节 仙侠小说
一、“仙”在武侠小说中的凸显
二、漫溢在文本中的仙侠元素
三、传统与现代在仙侠中的呈现
第三章 网络与武侠小说的遇合
第一节 传统武侠到网络武侠的转变
第二节 网络武侠小说的生产机制
第三节 网络武侠小说经典化的可能
第四节 反思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小说影视改编调查研究[J]. 史建国. 当代文坛. 2015(06)
[2]仙侠传统与网络文学[J]. 赵依. 文学自由谈. 2015(05)
[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武侠小说的特征与内涵[J]. 刘亮,赵洪兴. 青年文学家. 2015(20)
[4]从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看网络武侠文化的发展[J]. 刘玮,程海洋.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1)
[5]“仙侠奇幻”影视文化热的审美思考[J]. 戴清. 中国文艺评论. 2015(03)
[6]网络仙侠小说的类型性与差异性[J]. 洪家明.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5(01)
[7]网络小说的创作模式[J]. 李海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15(01)
[8]网络武侠小说影视改编空白现象分析[J]. 何婧. 参花(下). 2014(12)
[9]论网络仙侠小说的叙事范式[J]. 葛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论网络武侠小说的文学生态性[J]. 李盛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博士论文
[1]武侠文化基本叙事语法研究[D]. 郑保纯.苏州大学 2014
[2]传奇叙事与生命体验[D]. 吉旭.苏州大学 2013
[3]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武侠小说[D]. 陈中亮.浙江大学 2012
[4]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 崔宰溶.北京大学 2011
[5]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 宋巍.陕西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国网络奇幻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及文学趣味的构建[D]. 唐亦天.沈阳师范大学 2015
[2]通俗文学视野下的网络类型小说价值变迁研究[D]. 侯向学.暨南大学 2014
[3]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研究[D]. 丁慧宗.延边大学 2014
[4]中国网络小说内容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D]. 龙雷.北京印刷学院 2014
[5]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出版的对比研究[D]. 白璐.北京印刷学院 2014
[6]论网络文学的价值与局限[D]. 车晴.山东大学 2013
[7]21世纪大陆网络原创武侠小说研究[D]. 何颖义.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论大陆新武侠小说的新取向[D]. 田龙.浙江师范大学 2012
[9]网络修真小说研究[D]. 肖重庆.中南大学 2011
[10]网络玄幻小说受众分析[D]. 王珂.湘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37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3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