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张炜小说流浪叙事的创作新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00:45
  “流浪叙事”的文学传统自古延续至今,在现当代文学的叙事范畴内,这一叙事传统更加凸显,张炜的流浪叙事创作基于此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直面现实的道德反思与世俗批判,再到近期鲜明忏悔意识的表露,无论文体风格如何变化,其作品中始终渗透着强烈的自我救赎的意味。从《古船》到《艾约堡秘史》,张炜的流浪叙事创作于多个向度发生显著的变化。流浪者主人公首次担当多个身份、具有多重角色属性,主动关注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流浪者的生存现状。其中所反映的社会中部分人物的“迷路”困境,揭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与实况,展现了当代人精神“荒凉”的现象,旨在突破资本、权力、财富以及欲念等对当下生活造成的多重困境。在对其以往作品“流浪叙事”的有效承继中,张炜开启了崭新的“迷路”叙事模式:“出走——休养——迷路”模式。此种模式主要叙述当下流浪者“迷路”的故事,即最初遵照他人嘱托而主动远行,达成短期目标后因健康问题被迫休养,并趁此反思“出走”问题,最终在多种选择中迷茫试探的故事。在对存在境遇和时代精神的深刻体悟中,张炜反思并扬弃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由此引发了叙事形式的新变,即有效地建构起多重线...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流浪叙事”的界定
    二、张炜创作情况与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流浪叙事中形象特质的创作新变
    第一节 流浪主人公:“精神荒凉”的上层人物
        一、荒凉暴躁的精神病症
        二、多重身份的角色属性
        三、寻亲求爱的流浪经历
    第二节 流浪同盟者:“无处可寻”的时代精英
        一、疲软健忘的身心状态
        二、促成分化的辅助角色
        三、没入俗世的无奈之举
    第三节 流浪异类:“肆意横行”的异类指涉
        一、忍无可忍的复仇心理
        二、全方位旁观的角色担当
        三、狂欢作乱式的入世历险
第二章 流浪叙事中叙事形式的创作新变
    第一节 “迷路”叙述模式的崛起与建构
        一、主动“出走”:遵他人之嘱的欣然远行
        二、被迫“休养”:享荒凉之病的短促整顿
        三、情归“迷路”:担抉择之痛的迷茫试探
    第二节 多条线索并行的叙事结构
        一、外在状态呈现:“游荡——驻足”
        二、内在驱力加强:“遥思——求索”
        三、精神谱系扩大:“野地——平原”
    第三节 叙事情节的完善:清晰的伦理指向
        一、家族之殇:正式的认祖归宗
        二、离与归:激战后的疲惫状态
        三、欲与爱的分离:进阶式的情感修炼
第三章 流浪叙事中主题内涵的创作新变
    第一节 逃离野地:理想家园建构的失败
        一、民间悲剧的“母亲河”:泛滥成灾的自然野性
        二、现代世界的“泄洪场”:集中爆发的生存困境
        三、未来生活的“致幻剂”:无处落脚的乌托邦
    第二节 奔向高原:多组关系的重新解读
        一、生活哲学的阐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
        二、独立人格的追求:个人困境与时代困局
        三、对立观念的转变:价值追求与困惑解答
    第三节 走出半岛:边缘困境的消解
        一、以退为进:全新的斗争策略
        二、从下到上:超越的观察境界
        三、以点代面:深化的发展意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2953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53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