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人交游与“三言”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19:26
  交游是文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对其科举、仕宦、婚姻等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话本小说的经典之作,“三言”中有大量文人交游的内容,这不仅使得“三言”成为文人交游的独特载体,同时文人交游也深刻地影响了“三言”的人物塑造、情节建构以及意旨表达等,并进而成为小说极为重要的叙事元素。而“文人”与“交游”本身也产生了奇妙的融合:交游所展现的市井风情以及世俗百态与文人的雅致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又衬显出“三言”在小说史上的独特性:即处于古代小说从表演到案头转变的关键的节点位置。因此,“三言”文人交游中民间话语与文人话语的融合,也能够让我们从这样一个别致的角度看到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论述文人交游对于“三言”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小说主旨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探讨文人交游对于人物塑造的影响。“三言”中许多文人性格的塑造往往与人际交往相勾连,并在各种交游中呈现出来。作者在叙事时通过文人交游中的语言与行动描写,有层次、有步骤地展现人物的性格,渐趋深入地塑造人物形象,并让读者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逐渐阅读、接受、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本章主要探究“三言”中的文人交游对人物性格的揭示...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对于“文人”与“交游”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一、“三言”中“文人”的范畴
        二、“三言”中“交游”的概况
第一章 文人交游影响下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文人交游对于人物性格的揭示与突出
        一、人物性格的揭示
        二、性格凸显和人物标签
    第二节 复杂化与变化:交游中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呈现
        一、复杂性格特征的外在显现
        二、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矛盾
第二章 文人交游对于情节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正向、反向:交游力量推动人物命运转变
        一、科名与复仇:交游的正面推动力
        二、敌友之间:交游的反面阻力
    第二节 情节起点与情节动力
        一、作为故事引子和情节契机的交游
        二、纾解情节困境与打破情节僵局
    第三节 聚散和流动:文人交游中的地域性特质
        一、起点与终点——家乡
        二、交游的集聚地——京城
        三、交游的代表性地点——任所
        四、文人交游中的地域流动
        五、交游的地域设置与情节意义
第三章 文人交游对于小说主旨的彰显
    第一节 对君子之交的赞美与宣扬
        一、倾盖如故:跨越时间的交游
        二、重义轻利:跨越利益与阶层的交游
        三、以死相酬:跨越生死的交游
    第二节 文人交游中世俗化的书写
        一、“官官相为”的交游风气
        二、被微讽的日常交游
    第三节 对“利交”的贬斥与嘲讽
        一、科举与官场:利益至上
        二、婚姻与宗族:利益的侵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古代小说中“三复情节”的作用——以小说“三言”为例[J]. 章周.  名作欣赏. 2018(33)
[2]“三言”当中的说话人叙事[J]. 李艳荣.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05)
[3]明代的名士及其风度[J]. 陈宝良.  安徽史学. 2018(01)
[4]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J]. 马琳娜.  北方文学. 2016(17)
[5]《明史·选举志》生员词汇考释[J]. 王虎,赵鹏宇.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4)
[6]经典作品的悖论现象审视——《负情侬传》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比较[J]. 陈利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7]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连环结构[J]. 叶楚炎.  文艺研究. 2016(04)
[8]“三言”与冯梦龙的“情教”观[J]. 丁佐湘,蔡欢江.  江西社会科学. 2015(12)
[9]论《儒林外史》中与科举有关的人际关系[J]. 叶楚炎.  文学与文化. 2015(03)
[10]“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严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 李竞艳.河南大学 2011
[2]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D]. 顾克勇.浙江大学 2004
[3]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 陈江.华东师范大学 2003
[4]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D]. 徐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三言”官员形象塑造研究[D]. 张冰.武汉大学 2017
[2]“三言”空间叙事研究[D]. 王统.山西师范大学 2017
[3]“三言”“二拍”的地域叙事研究[D]. 张阳.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4]试论冯梦龙“三言”与《情史》中的开明官员形象[D]. 张嵘.湖北师范大学 2016
[5]“三言”研究述论[D]. 吕春晖.渤海大学 2013
[6]“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D]. 苏传波.黑龙江大学 2012
[7]冯梦龙的文学思想与“三言”[D]. 康艺馨.渤海大学 2012
[8]论“三言”“二拍”的江南时空叙事[D]. 侯群香.浙江师范大学 2010
[9]论“三言”地域特征描写的作用[D]. 黄志辉.南昌大学 2007
[10]晚明江南士人群体研究[D]. 谢羽.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9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59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