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吾评点《西厢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11:27
李卓吾评点本《西厢记》是《西厢记》评点史上重要的一环,是《西厢记》评点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李评本的批语大都是关于思想艺术、人物形象等鉴赏性的内容,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介绍李卓吾评点《西厢记》的价值、研究现状、选题价值与意义。正文部分共四章。第一章对李评本《西厢记》系统进行整体的分析,首先考察李评本《西厢记》的构成,并分析它们的体例特点,总结出李评本《西厢记》在体例上与元杂剧《西厢记》已大不相同,这既受到南戏、传奇的影响,也是《西厢记》刊本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其次,分析各种李评本《西厢记》之间的关系,根据各本批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总共将其分为容与堂本系统、起凤馆本系统、三槐堂本系统、西陵天章阁本系统。第二章,考察李评本的真伪问题。首先考察容与堂本的真伪,从李卓吾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批评两个角度着手,认为容与堂本在创作思想和艺术批评方面与李卓吾的观点相符,因而判断容与堂本应是李卓吾所评的真本。其次对其他李评本的真伪进行分析,将这六种李评本分为全本李评和合评本中的李评两类,再分别考察。其中全本李评包括三槐堂本、刘应袭本、游敬泉本和西陵天章阁本,而三槐堂本和游敬泉...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李卓吾评点本《西厢记》的价值
二、李卓吾评点本《西厢记》研究现状
三、李卓吾评点本《西厢记》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李评本《西厢记》系统概观
第一节 李评本《西厢记》的构成和体例特点
第二节 李评本《西厢记》的关系
一、容与堂本批语系统
二、起凤馆本批语系统
三、三槐堂本批语系统
四、西陵天章阁本系统
第二章 李评本《西厢记》真伪的考察
第一节 容与堂本真伪的考察
第二节 其他李评本真伪的考察
第三章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李卓吾评张生形象
第二节 李卓吾评莺莺形象
第三节 李卓吾评红娘形象
第四节 李卓吾评老夫人、惠明和尚形象
第四章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叙事艺术
第一节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叙事艺术成就
一、“叙事如见”
二、“穷神极态”
三、“关目好”
四、“化工”
第二节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叙事技巧
一、“摹索”
二、“埋伏照应”
三、“二用至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西厢记》惠明形象之禅趣[J]. 孙爱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2]游敬泉刊《西厢记》:三槐堂本的底本[J]. 杨绪容.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4(02)
[3]继志斋刊《重校北西厢记》考述[J]. 陈旭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5)
[4]《元本出相北西厢记》辨正[J]. 陈旭耀. 文化遗产. 2009(02)
[5]论刘应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J]. 郭立暄. 图书馆杂志. 2006(05)
[6]《西厢记》的“摹索”手法——答蒋星煜先生[J]. 朱万曙. 艺术百家. 2003(04)
[7]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J]. 黄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8]明代戏曲评点的形成与发展[J]. 朱万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9]《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J]. 张人和. 社会科学战线. 1997(03)
[10]近百年《西厢记》研究[J]. 张人和. 社会科学战线. 1996(03)
博士论文
[1]“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 郑菡.复旦大学 2005
[2]明清《西厢记》研究[D]. 黄季鸿.东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晚明杭州坊刻曲本研究[D]. 潘星星.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绝假纯真—从李贽生平看其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观[D]. 付晓琳.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0682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李卓吾评点本《西厢记》的价值
二、李卓吾评点本《西厢记》研究现状
三、李卓吾评点本《西厢记》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李评本《西厢记》系统概观
第一节 李评本《西厢记》的构成和体例特点
第二节 李评本《西厢记》的关系
一、容与堂本批语系统
二、起凤馆本批语系统
三、三槐堂本批语系统
四、西陵天章阁本系统
第二章 李评本《西厢记》真伪的考察
第一节 容与堂本真伪的考察
第二节 其他李评本真伪的考察
第三章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李卓吾评张生形象
第二节 李卓吾评莺莺形象
第三节 李卓吾评红娘形象
第四节 李卓吾评老夫人、惠明和尚形象
第四章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叙事艺术
第一节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叙事艺术成就
一、“叙事如见”
二、“穷神极态”
三、“关目好”
四、“化工”
第二节 李卓吾评《西厢记》的叙事技巧
一、“摹索”
二、“埋伏照应”
三、“二用至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西厢记》惠明形象之禅趣[J]. 孙爱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2]游敬泉刊《西厢记》:三槐堂本的底本[J]. 杨绪容.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4(02)
[3]继志斋刊《重校北西厢记》考述[J]. 陈旭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5)
[4]《元本出相北西厢记》辨正[J]. 陈旭耀. 文化遗产. 2009(02)
[5]论刘应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J]. 郭立暄. 图书馆杂志. 2006(05)
[6]《西厢记》的“摹索”手法——答蒋星煜先生[J]. 朱万曙. 艺术百家. 2003(04)
[7]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J]. 黄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8]明代戏曲评点的形成与发展[J]. 朱万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9]《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J]. 张人和. 社会科学战线. 1997(03)
[10]近百年《西厢记》研究[J]. 张人和. 社会科学战线. 1996(03)
博士论文
[1]“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 郑菡.复旦大学 2005
[2]明清《西厢记》研究[D]. 黄季鸿.东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晚明杭州坊刻曲本研究[D]. 潘星星.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绝假纯真—从李贽生平看其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观[D]. 付晓琳.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0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7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