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早期先锋小说的叙述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20 18:00
余华早期的先锋写作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当代小说演进的主要代表。相较此前的现实主义作品,余华先锋小说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叙述策略的变化上:其一,这些小说的叙述者将主人公们的性格特征进行悬置,不仅没有赋予他们真实的名字,且将他们的话语形式进行了某种程式化处理,致使人物主体呈现出鲜明的符指化倾向。其二,这些小说采用对比叙事,作家在关于"暴力""死亡"的叙事周边,铺垫了关于"非暴力""非死亡"的叙事,并让它们形成直接比照,以反衬出小说的形而上主题。其三,这些小说继承了前人的象征化思维,但又和他们不完全相同,通过回忆把零碎的人生经验重新组织起来,让精神真实依托象征的修辞,以更逼真的现实内容亮相于文坛,完成了对人类抽象命题的思考。
【文章来源】:江淮论坛.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符指:人物主体的消解与弥散
二、对比:人生真实的展示与表现
三、象征:小说主题的完成与实现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 程光炜. 山花. 2005(11)
[2]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张清华. 南方文坛. 2002(04)
[3]鲜血梅花: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述[J]. 倪伟. 当代作家评论. 2000(04)
[4]伤痕即景 暴力奇观[J]. 王德威. 读书. 1998(05)
[5]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J]. 吕芳. 文学评论. 1996(06)
[6]论余华的叙事循环[J]. 何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7]叙述中的理想[J]. 余华. 青年文学. 1996(05)
[8]非语义化的凯旋——细读余华[J]. 赵毅衡. 当代作家评论. 1991(02)
[9]人性恶的证明——余华小说论(1984—1988)[J]. 樊星. 当代作家评论. 1989(02)
[10]死亡叙述[J]. 余华. 上海文学. 1988(11)
本文编号:2989508
【文章来源】:江淮论坛.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符指:人物主体的消解与弥散
二、对比:人生真实的展示与表现
三、象征:小说主题的完成与实现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 程光炜. 山花. 2005(11)
[2]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张清华. 南方文坛. 2002(04)
[3]鲜血梅花: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述[J]. 倪伟. 当代作家评论. 2000(04)
[4]伤痕即景 暴力奇观[J]. 王德威. 读书. 1998(05)
[5]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J]. 吕芳. 文学评论. 1996(06)
[6]论余华的叙事循环[J]. 何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7]叙述中的理想[J]. 余华. 青年文学. 1996(05)
[8]非语义化的凯旋——细读余华[J]. 赵毅衡. 当代作家评论. 1991(02)
[9]人性恶的证明——余华小说论(1984—1988)[J]. 樊星. 当代作家评论. 1989(02)
[10]死亡叙述[J]. 余华. 上海文学. 1988(11)
本文编号:298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8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