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孙犁晚年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12:07
  对于当代文坛而言,孙犁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步入文坛,在长达九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六十年。在战火纷飞的三四十年代,孙犁不同于主流的革命作家,其代表作《荷花淀》将一个清新、明丽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1956年至1977年,孙犁因疾病与“文革”等原因辍笔二十年。七十年代中期,孙犁执笔创作,此时的他已年过六旬,正式步入老年。他放弃小说,选择散文作为晚年创作的主要文体。1995年封笔之前,孙犁创作了十部散文集,合称为《耕堂劫后十种》。阅读其晚年的散文可以发现,代表着孙犁文风转变的“书衣文”文笔极简,半文半白之风已初露端倪,可见作家浸淫古籍日久。而后创作的大量文论、书话,更加表明孙犁回归传统文化的心理十分强烈。本文以孙犁晚年的散文创作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文化与其散文创作之间的关联为突破口。从孙犁创作的精神源流,对古代散文的师承与创新,以及晚年心理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寻找作家与众不同的价值与意义。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传统文化成为其创作的精神源流
    第一节 乡土农村的精神回归
    第二节 家庭伦理的精神寄托
    第三节 伴随终生的古籍阅读
第二章“文以载道”观念下的散文创作
    第一节 思想性:文学创作的生命
    第二节 批判性:文学创作的灵魂
    第三节 散文的师承与延续
第三章“清静无为”理念下的人生追求
    第一节 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二节 甘于寂寞的人生态度
    第三节 平淡质朴的散文理念
第四章 美学风格在散文中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杂而不乱的文体开拓
    第二节 雅洁简练的美学风格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年孙犁研究》学术方法论[J]. 孟改正.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2]论孙犁的“病”[J]. 叶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3]孙犁“复活”所牵涉的文学史问题——在吉林大学文学院的讲演[J]. 程光炜.  文艺争鸣. 2008(07)
[4]论孙犁的《芸斋小说》[J]. 苑英科.  文学评论. 2007(05)
[5]孙犁“荷花淀”风格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J]. 余志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5)
[6]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J]. 郜元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论孙犁与“荷花淀派”的乡土抒写[J]. 丁帆,李兴阳.  江汉论坛. 2007(01)
[8]我所知道的晚年孙犁[J]. 赵天琪.  纵横. 2005(07)
[9]“仁者”的自得与落拓——论孙犁创作的两个世界[J]. 贺仲明.  天津社会科学. 2002(04)
[10]沉重而感伤的文学旅程──论孙犁晚年的创作[J]. 辜也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5)

博士论文
[1]革命、历史、人道与文学——孙犁论[D]. 李天程.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孙犁晚年散文创作研究[D]. 景冰丽.山西大学 2013
[2]论孙犁的三次精神返乡[D]. 林盼盼.西南大学 2013
[3]孙犁研究的回顾与再认识[D]. 吴忠圆.吉林大学 2009
[4]荷花飘香 苍松傲雪[D]. 吴健根.南昌大学 2008
[5]晚年孙犁散文研究[D]. 蒲文庆.福建师范大学 2007
[6]试论孙犁晚年审美思想[D]. 金百龄.延边大学 2007
[7]孙犁晚年的知识分子论[D]. 姚力虹.陕西师范大学 2005
[8]孙犁艺术风格论[D]. 章风云.安徽师范大学 2005
[9]孙犁的知识分子心路历程探索[D]. 蒲仪.西南师范大学 2005
[10]孙犁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浅论[D]. 夏文峰.河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91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91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