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百合花》中性情的隐潜与转化

发布时间:2021-01-26 01:12
  茹志鹃的《百合花》在战争背景与集体诉求之下隐现着身体性的情感波动,欲望表达与政治规约相反相成,内在的心理冲突与情感交织,孕育出审美张力。小说在男女遇对、乡土远景、奉献牺牲以及隐喻性的"百合花"等叙事环节之间演绎出了复杂的诗化关联。诗性情怀与政治意识的融合,政治正确与正常性情两难之间的"修辞处理",弥补了人性表达上的某些局限,形成《百合花》艺术上的独特性;隐约的欲望存在展现出政治话语中的某些文学可能性,昭示出小说经典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左翼抒情传统的当代演绎与变迁——《百合花》文学史意义新论[J]. 傅修海.  文学评论. 2016(06)
[2]探查“潜结构”:三个红色文本的精神分析[J]. 张清华.  上海文化. 2011(05)
[3]作为身体隐喻的献祭仪式的《百合花》[J]. 张清华.  小说评论. 2009(02)
[4]《百合花》的来路[J]. 李建军.  小说评论. 2009(01)
[5]青春与生命的挽歌——重读茹志鹃的《百合花》[J]. 段崇轩.  名作欣赏. 1989(01)
[6]谈最近的短篇小说[J]. 茅盾.  人民文学. 1958(06)

博士论文
[1]蓦然回首[D]. 傅书华.河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0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00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