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异同考
发布时间:2021-01-31 00:00
清华简《耆夜》记载周公赋《蟋蟀》,《诗经·唐风》亦有《蟋蟀》,两诗不仅题目相同,而且内容多有关联。通过对比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可以确定两者关系密切,但在用韵、演唱曲调、起兴上又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诗歌主题差异较大。由此,我们认为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是两首不同的诗歌。《诗经》中的同题诗,如《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唐风·扬之水》,还有相似度较高的非同题诗皆可证两者的关系。先秦时期,在诗歌创作后、《诗经》编辑中,诗歌有由地方向中央传播的"采诗"及"献诗"的过程,同样,诗歌也有由中央向地方及个人传播影响的过程。这种传播途径更多地体现在王畿地区的诗歌对地方及个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方面。诗歌的传播过程中自然会有同题诗的产生,它们有同样的复沓方式、吟唱方式来吟唱,同时也会改造、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变调。清华简《蟋蟀》和《唐风·蟋蟀》两首同题诗正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关系之研究
(一)《唐风·蟋蟀》系清华简《蟋蟀》演变而来
(二)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是不同系统的“族本”
(三)清华简《蟋蟀》是战国时人仿《唐风·蟋蟀》而托名于周公
二、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异同
(一)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同
1.语言文字上。
2.形式体制上。
(二)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异
1.两诗用韵不同。
2.两诗在句式,进而在演唱曲调上明显不同。
3.从起兴上看,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有所不同。
4.从诗歌主旨上看,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存在重大差异。
三、同题诗与《诗经》的传播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为同题创作[J]. 张三夕,邓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2]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异同考论——兼论清华简《蟋蟀》的主题[J]. 孔德凌. 北方论丛. 2015(01)
[3]清华简《耆夜》续探[J]. 李锐.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4]清华简《耆夜》没有确证证明为伪作——与姜广辉诸先生商榷[J]. 周宝宏.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5]《蟋蟀》诗主旨辨——由清华简“不喜不乐”谈起[J]. 李均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01)
[6]周公所作《蟋蟀》因何被编入《诗经·唐风》中[J]. 贾海生,钱建芳.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3(04)
[7]论两《蟋蟀》源流关系及其作者问题[J]. 梅显懋,于婷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清华简《蟋蟀》及其所见周公无逸思想[J]. 吴新勇. 史学月刊. 2012(04)
[9]清华简《耆夜》句解[J]. 黄怀信. 文物. 2012(01)
[10]论清华简中的《蟋蟀》[J]. 曹建国. 江汉考古. 2011(02)
本文编号:3009823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关系之研究
(一)《唐风·蟋蟀》系清华简《蟋蟀》演变而来
(二)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是不同系统的“族本”
(三)清华简《蟋蟀》是战国时人仿《唐风·蟋蟀》而托名于周公
二、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异同
(一)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同
1.语言文字上。
2.形式体制上。
(二)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异
1.两诗用韵不同。
2.两诗在句式,进而在演唱曲调上明显不同。
3.从起兴上看,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有所不同。
4.从诗歌主旨上看,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存在重大差异。
三、同题诗与《诗经》的传播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为同题创作[J]. 张三夕,邓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2]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异同考论——兼论清华简《蟋蟀》的主题[J]. 孔德凌. 北方论丛. 2015(01)
[3]清华简《耆夜》续探[J]. 李锐.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4]清华简《耆夜》没有确证证明为伪作——与姜广辉诸先生商榷[J]. 周宝宏.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5]《蟋蟀》诗主旨辨——由清华简“不喜不乐”谈起[J]. 李均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01)
[6]周公所作《蟋蟀》因何被编入《诗经·唐风》中[J]. 贾海生,钱建芳.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3(04)
[7]论两《蟋蟀》源流关系及其作者问题[J]. 梅显懋,于婷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清华简《蟋蟀》及其所见周公无逸思想[J]. 吴新勇. 史学月刊. 2012(04)
[9]清华简《耆夜》句解[J]. 黄怀信. 文物. 2012(01)
[10]论清华简中的《蟋蟀》[J]. 曹建国. 江汉考古. 2011(02)
本文编号:3009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0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