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在“时代”与“个人”之间—论“十七年”时期的巴金及其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17-04-14 17:18

  本文关键词:在“时代”与“个人”之间—论“十七年”时期的巴金及其文学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作家的命运变迁与文学道路的转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的时代背景,为他们提供一种契机的同时,也在无形地规范着他们的自主性。个体理想与时代需求之间的冲突与弥合,固有思想资源与新的意识形态的碰撞与转化,都是“十七年”时期的作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论文选取这一阶段的巴金及其创作、活动为切入点,在对巴金的思想脉络做简要梳理的同时,结合其时代观感与体验,着重论述巴金个体思想与时代话语之间的暗合及其间离。论文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巴金在这一时期的“自我表述”,结合作品中的细节,论述了巴金对新中国的印象,以及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是如何定位自我的。在有了对个人的明确定位之后,他又是如何书写这个“新”时代的。第二部分则细致辨析巴金的固有思想资源,尤其是无政府主义与其文学、人生理想之间的深刻关联,探讨这种理念与当代意识形态之间所存在的暗合之处,揭示巴金“转型”的内在深层动因。第三部分主要从走与停、爱与憎、光与暗、信仰与否等巴金基本的人生困境展开论述,将巴金的“转型”看作是在这些困境基础上的一种“选择”而非“断裂”。
【关键词】:十七年 巴金 时代因素 个体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15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综述10-13
  •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3-15
  • 一 “别样语境”——巴金的时代观感及其表述15-29
  • (一)巴金的新中国印象16-20
  • (二)巴金的新时代自我定位20-23
  • (三)巴金的新时代书写23-29
  • 二 “异质同构”——巴金理想的潜默转化29-41
  • (一)理想的认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变迁29-32
  • (二)使命的构建——“社会革命家”的“文学转型”32-36
  • (三)价值的复归——“自我牺牲”精神的高扬36-41
  • 三 “同异之辨”——巴金思想的内在矛盾41-52
  • (一)“憩园”情结——走、停之间的困惑41-43
  • (二)“歌者”情怀——爱、憎之中的抉择43-45
  • (三)“信仰”问题——高扬、规避之间的“游离”45-47
  • (四)“使徒”心境——光、暗之途的归宿47-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56-57
  • 后记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建刚;;“十七年”时期甘肃戏剧创作论析——“甘肃当代戏剧创作论析”系列论文[J];河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闫红英;;随份子[J];辽河;2014年05期

3 尹季;;建国后十七年乡土家族题材小说的政治特性[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琨;在“时代”与“个人”之间—论“十七年”时期的巴金及其文学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在“时代”与“个人”之间—论“十七年”时期的巴金及其文学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6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