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观:作为文学史研究的进路
发布时间:2021-03-14 18:51
文学史(包括文学理论史)著述虽然呈现不同的框架和面目,但在翔实的文献基础上的阐释与建构,仍是文学史发展所需要的。查洪德的《元代文学通论》,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通观"的视野。将民族学的视角与文学史的内化深度融合,使元代文坛的独特风貌与客观格局得到切实的把握。"通观"将"史"的厚重扎实与"论"的精警透辟合而为一,从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中熔炼整合出诸多属于元代文学独有的理论命题,使该著产生了一种直击读者心灵的锐感。在当今的文学史研究中,"通观"应该是一种突破性的进路。
【文章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2020,3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何者为“通”?如何来“通”?
二“华夷一体”的民族观与元代文学特征
三命题与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J]. 张晶. 社会科学辑刊. 2020(01)
[2]《文心雕龙·比兴》赞语的美学意义[J]. 张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8)
[3]元代正统文学思想与理学的因缘[J]. 张晶. 文学遗产. 1999(06)
本文编号:3082755
【文章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2020,3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何者为“通”?如何来“通”?
二“华夷一体”的民族观与元代文学特征
三命题与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J]. 张晶. 社会科学辑刊. 2020(01)
[2]《文心雕龙·比兴》赞语的美学意义[J]. 张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8)
[3]元代正统文学思想与理学的因缘[J]. 张晶. 文学遗产. 1999(06)
本文编号:3082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8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