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起兴修辞实践对中国诗歌创作审美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6 01:35
起兴是汉语中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修辞手法。以起兴手法建构修辞文本,一般说来有两种审美追求,一是追求听觉美感,二是追求视听觉双重美感。先秦时代的《诗经》广泛运用起兴修辞手法,创造了两种起兴文本表现形式,一是"形声兼顾"式,二是"偏于韵律"式,鲜明地体现了先秦诗人诗歌创作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虽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与朦胧的色彩,但是由于它跟汉语先天所具有的音乐性(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高度契合,跟汉民族人喜欢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高度一致,因此对后世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包括民歌创作)的审美倾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起兴与《诗经》的起兴修辞实践
二、《诗经》形声兼顾的起兴修辞实践对后世诗歌创作审美观的影响
三、《诗经》偏于韵律的起兴修辞实践对后世民歌创作审美观的影响
本文编号:3085175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起兴与《诗经》的起兴修辞实践
二、《诗经》形声兼顾的起兴修辞实践对后世诗歌创作审美观的影响
三、《诗经》偏于韵律的起兴修辞实践对后世民歌创作审美观的影响
本文编号:3085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8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