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梁启超的楚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9:04

  本文关键词:论梁启超的楚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领导者,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是“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奠基人”,是近代学术文化的奠基人,梁启超开启了近代学术研究的新范式,他一生著述丰富,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梁启超一生的成就及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是超迈前人的,梁启超的学术成就巨大,他的楚辞研究也成就巨大。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化所引起的楚辞研究者学术思想、学术视野等的转变,以及随着楚辞研究工作自身的发展,楚辞研究发生了巨大发展变化,而梁启超是引起这个发展变化的“领军者”。本论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梁启超的个人学术经历以及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动因,论文从梁启超所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所受的晚清经世致用思潮、西学思潮的影响出发,结合梁启超早年的生平经历、学术经历等因素,分析这些对其楚辞研究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驱使梁启超从事于楚辞研究的动因:梁启超的爱国之情;梁启超对于屈原遭际与精神的情感认同;学术救国;改造传统文化等。这些驱使梁启超专注于楚辞研究的因素,其实也是梁启超从事楚辞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梁启超楚辞研究的著述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前后分期,并且分析造成这种前后分期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学术成就,具体包括对梁启超楚辞研究主要观点的梳理,对梁启超楚辞研究模式与方法的分析,以及论述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学术继承与创新。第四部分是对梁启超楚辞研究地位与影响的论述,其中涉及梁启超的楚辞研究对“新楚辞学”形成的意义,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地位与影响,以及梁启超楚辞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梁启超 楚辞研究 学术成就 研究方法 地位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20
  • 一、选题的意义及目的11-12
  • 二、研究现状概述12-17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7-18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18-20
  • 第一章 梁启超个人学术经历与楚辞研究的动因20-35
  • 第一节 晚清学术思潮与梁启超的学术经历20-28
  • 一、经世致用思潮20-22
  • 二、西学思潮22-23
  • 三、梁启超的主要学术经历23-28
  • 第二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动因28-35
  • 一、爱国之情28-29
  • 二、梁启超对屈原的情感认同29-32
  • 三、学术救国32-33
  • 四、改造传统文化33-35
  • 第二章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主要著述及其分期35-43
  • 第一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主要著述35-40
  • 一、《屈原研究》35-36
  • 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36-38
  • 三、《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38-40
  • 四、《老孔墨以后学派概观》40
  • 第二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前后分期及其成因40-43
  • 一、关于屈原作品篇目认定的差异40-42
  • 二、关于屈原评价的不同42-43
  • 第三章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学术成就43-73
  • 第一节 梁启超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主要观点43-52
  • 一、关于屈原的身世经历43-45
  • 二、关于屈原的人格、思想、情感特质45-46
  • 三、关于屈原的评价46-48
  • 四、关于屈原作品的篇数、篇目及性质48-50
  • 五、关于屈原作品的评价50-51
  • 六、关于《楚辞》的成因51-52
  • 第二节 梁启超研究屈原及其作品的模式及主要方法52-64
  • 一、梁启超楚辞研究的模式53-55
  • 二、梁启超楚辞研究的主要方法55-64
  • 第三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学术传承与创新64-73
  • 一、学术传承64-68
  • 二、对传统楚辞研究的超越与学术创新68-73
  • 第四章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地位与影响73-82
  • 第一节 梁启超与“新楚辞学”的形成73-76
  • 第二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地位与影响76-79
  • 第三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不足79-82
  • 一、在考证方面存在依据不足的问题,,且论述中多夹杂主观想象的成分80-81
  • 二、某些观点、结论过于绝对且缺乏相关说明论述81-82
  • 结语82-83
  • 参考文献83-86
  • 后记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逵夫;;楚辞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笔谈)[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赵逵夫;;楚辞研究专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徐志啸;;中日现代楚辞研究比较[J];职大学报;2010年03期

4 本刊编辑部;;楚辞研究有深化的必要——写在“楚辞研究”专栏创设20年之际[J];职大学报;2012年04期

5 吉云;;楚辞研究一席谈——访汤炳正先生[J];文史哲;1989年05期

6 张庆利;;高屋建瓴 独辟蹊径——周建忠楚辞研究述评[J];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7 周建忠;;中国当代楚辞研究之研究发展述要[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对当前楚辞研究的几点看法[J];职大学刊;1994年02期

9 陈中杰;楚辞研究的现在和未来[J];理论月刊;1998年09期

10 赵沛霖;楚辞研究的基础性与当代性[J];文艺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著作述略[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2 汤漳平;许晶;;闽学视野下的楚辞研究与骚体文学创作[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徐志啸;;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沈雪梅;通大楚辞研究迈上新台阶[N];南通日报;2010年

2 方铭;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日本的楚辞研究史[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曲冠杰;楚辞研究的一方沃土[N];光明日报;2007年

4 徐志啸;中日现代楚辞研究之比较[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志啸;20世纪日本的楚辞研究[N];文汇报;2012年

6 记者 沈雪梅;通大实现零突破[N];南通日报;2013年

7 熊良智 余作胜 罗剑波;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琦;论梁启超的楚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婷婷;两宋之际的楚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小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楚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梁启超的楚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1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