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中的“谣言”
本文关键词:论鲁迅小说中的“谣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形态,一直是鲁迅审视的对象。谣言甚至作为叙事要素频频参与到鲁迅小说创作之中。因此,有关谣言的论述,应该在鲁迅的思想和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有的鲁迅研究著作大都会强调谣言对鲁迅生命过程的即时性影响,然而仅仅这样,还未能在真正的精神层面上看待谣言留在鲁迅生命中的深层印迹。本文的主题是论鲁迅小说中的“谣言”,思考谣言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关系。第一章以对《怀旧》文本的解读为切入点,阐释鲁迅小说中谣言书写的心理机制。青少年时期谣言创伤的现实经验经由翻译过程中对谣言、谎言的艺术表达的接触,在文字转化的过程之中,为自身的文学实践提供了内在动力;同时在内化实践的过程中,谣言也获得了本质意义上的升华,作为有丰富现实内容的结构要素,成为一张艺术表达的雏形结构。第二章将谣言与国民性批判主题并置而论,从国民的发声状态出发探讨鲁迅对于国民性的思考与期待,分别阐释鲁迅谣言书写的不同意义侧面。第三章从“谣言”作为叙事要素入手,分析《故事新编》的美学品格,“谣言化”的叙述手法和“野史思维”的结合,共同造就了《故事新编》的杂语性特征。
【关键词】:谣言 小说 心理机制 国民性 杂语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10.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6
- 第一章 鲁迅谣言书写的心理机制16-32
- 第一节 《怀旧》——对人类经验可交流性的质疑16-21
- 第二节 翻译到实践的内化过程21-26
- 第三节 谣言作为艺术表达的雏形结构26-32
- 第二章 谣言书写与国民性批判主题32-49
- 第一节 《风波》——政治事件的“谣言化”与乡村超稳定结构32-38
- 第二节 《阿Q正传》——邹七嫂的“言说”38-42
- 第三节 《药》和《孔乙己》——对谣言场域的书写42-49
- 第三章 谣言的叙事形态——《故事新编》的杂语性49-63
- 第一节 通过谣言呈现出来的视角和聚焦点的变化49-53
- 第二节 谣言的解构功能53-57
- 第三节 文本的对话性与互渗性57-63
- 结语63-66
- 参考文献66-70
- 后记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彬;女作家小说中叙事距离的模糊性[J];当代文坛;2003年01期
2 刘伟林;;坚硬的事物与生存的经验——对安然小说的一种解读[J];创作评谭;2003年05期
3 李祖德;小说、战争与历史——有关“抗战小说”中的个人、家族与民族国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4期
4 陈慧娟;近年“文革”题材小说的叙事转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5 耿占春;叙事:从神话到小说[J];人文杂志;2005年02期
6 徐张杰;;当前小说“求缺”刍议[J];理论月刊;2006年08期
7 李建军;;祝福感与小说的伦理境界[J];小说评论;2006年04期
8 王智勇;刘建惠;;“破镜重圆”的“情”与“伤”——简评笛安的小说创作[J];创作评谭;2007年06期
9 肖敏;;文革小说的神谕话语功能[J];文学前沿;2008年02期
10 易晓艳;;《色戒》小说叙事与电影叙事比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向明;;民间信仰与中国小说叙事的近代演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赵炎秋;;诗歌叙事与小说叙事(提纲)[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洲良;;春秋笔法与中国小说叙事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斯炎伟;;从“重意义的故事”到“重意味的形式”——论新时期以来小说的叙事革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陈力君;;国家意志的叙事焦虑——解读“十七年”小说中的“引路人”形象[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6 卢卫中;刘玉华;;试析概念转喻在小说叙事和理解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徐德明;;都市视野中的“乡下人进城”小说(论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明彦;;周文小说创作的意识维度[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9 张世君;;中西小说叙事的时空意识[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10 王星虎;;贵州小说叙事的民族民间文化表达[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长青;小说叙事的边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梅卓小说集《麝香之爱》研讨会发言摘要[N];青海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贾娜 刘洋;我关心的是小说的趣味[N];检察日报;2013年
4 王达敏;文学边缘化之后的安徽小说[N];安徽日报;2003年
5 陈骏涛 马相武;现实主义仍将是小说创作的主潮[N];文艺报;2005年
6 徐德明;“乡下人进城”小说的生命图景[N];文艺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邋陈建功 雷达 李建军 蒋子龙 吴秉杰 滕云 何西来 木弓 夏康达 孟繁华 施战军 白烨 王干 牛玉秋 藏策;“王松小说创作研讨会”发言摘要[N];文艺报;2008年
8 邓毅;小说叙事与民间原生态呈现[N];文艺报;2012年
9 饶翔;作为美学空间的小城镇——对张楚小说的一种解读[N];文艺报;2013年
10 吴义勤;诗性的乡土民间[N];山西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胜;“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一军;农民工小说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崔颖;论十七年小说中的革命理想主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金月淑;韩国新小说叙事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5 易华;小说叙事动力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6 尹莹;小说中的重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带兄;当代蒙古族汉语小说创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刘可可;知青小说叙事的演变及其背后[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永明;士者何为[D];武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振玲;“十七年”农村现实题材小说的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龙建平;反腐小说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红霞;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叙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孟庆锴;林语堂小说叙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刁栋林;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说叙事中的“空间”[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艳;中国九十年代以来的小说叙事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钛申;陶然小说中“南来身份”与“香港身份”的双重变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冰;论八九十年代小说的电视剧改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敏;乡土移民小说的苦难叙事[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光宝;“十七年”小说中的身体书写[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鲁迅小说中的“谣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