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思想综论
本文关键词:郭璞思想综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郭璞生活在两晋之交,他具有多重身份。首先他是一位在玄言诗弥漫诗坛而能够独树一帜的诗人,其《游仙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钟嵘《诗品》评其“中兴第一”。其次他还是杰出的训诂学家,他倾尽毕生精力为《山海经》《尔雅》等作品作注,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动植必赞,义兼美恶”。除此之外,郭璞还是两晋著名的风水先生、占卜大师,其卜筮结果的灵验在本传中颇具传奇色彩。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五章,前三章为重点论述的部分。第一章儒学思想。两汉之时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晋末、东晋初的影响力已经非常薄弱了。统治者在崇儒方面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真正的儒学主要集中在家学传统中。郭璞幼时学习儒家的思想文化,无论郭璞思想变得有多复杂,从其作品中亦能发现一个完整的儒家士大夫的形象。第二章道家、道教思想。郭璞跟从郭公学习卜筮之术,从学习道教文化到信仰道教,直至《游仙诗》的创作,可以说,道教的思想文化对郭璞有着很深重的影响。第三章玄学思想。儒道两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也在不断地互相吸收融合。这个时候,调节儒道矛盾,在某种层面上是尊道卑儒的玄学思想产生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直至在东晋占据首要地位。两晋之交的佛学主要以传播和翻译为主要工作,其思想独立性不强,这一时期主要依靠玄学的力量来传播佛学思想。第四章郭璞思想的特点与成因。郭璞思想成分复杂,其主流思想也在不停的变换。诗人表面上厌弃仕宦,而内心热切于富贵,从其作品中能感受得到诗人思想的矛盾性以及挣扎的痕迹。在此基础上分析郭璞思想的成因,主要是由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章郭璞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这一部分从题材内容、表达技巧、艺术风格三方面来论述郭璞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郭璞的文学作品正是在其复杂思想关照下被创造出来。
【关键词】:郭璞 思想 成因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8
- 一、儒学思想8-13
- (一)积极入仕的热情8-9
- (二)忧国忧民的情怀9-11
- (三)舍生取义的终章11-13
- 二、道家、道教思想13-21
- (一)郭璞的道家思想13-14
- (二)郭璞的道教思想14-21
- 三、玄学思想21-26
- (一)郭璞的玄学思想21-24
- (二)玄佛思想的合流24-26
- 四、郭璞思想的特点与成因26-29
- (一)郭璞的思想特点26-27
- (二)郭璞思想的成因27-29
- 五、郭璞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29-35
- (一)题材内容29-31
- (二)表达技巧31-32
- (三)艺术风格32-35
- 结语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越利;道教如何答好新世纪考卷[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2 詹石窗;论生活道教[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3 黄夏年;2000年我国道教研究综述[J];中国道教;2001年05期
4 陈筱微;对中越道教的几点认识[J];东南亚;2001年01期
5 韩松;传统宗教的现代转型——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综述[J];中国宗教;2002年06期
6 潘显一;道教审美文化的历史、特色及将来[J];宗教学研究;2002年03期
7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J];开放时代;2002年02期
8 潘富恩;评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1期
9 陈天林;笃志于学 开拓创新——评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管子学刊;2003年03期
10 陈霞;《道教与生态》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显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审美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光德;;重视生命为人祈福是道教的自我[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苏荣购;;论道德教神仙和道教斋醮的关系[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静;;道教的女仙——兼论人仙和神仙的不同[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申;;道教的本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葛景春;;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与道教[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2 刘仲宇;道教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4年
3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袁志鸿;和谐:道教思想的应有之义[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通讯员 刘仁贵;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三次研讨会在湘召开[N];湖南日报;2004年
7 吴泉万;道教在古夜郎的历史渊源[N];学习时报;2005年
8 史蓉邋张凯;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记者 黄欢 孙聪;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昌举行[N];南昌日报;2008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固盛;大器晚成 锐意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7 刘育霞;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隋唐道教性情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林;王屋山道境广场文化背景与建筑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耀月;“拜上帝教”与“天道教”之比较[D];延边大学;2015年
4 郭兴;道教旅游文化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曾菁菁;消解与重建:《金瓶梅》与《红楼梦》道教描写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梦;郭璞思想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何琳;论道教的日本传播[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9 彭芳;科技时代与道教[D];南昌大学;2005年
10 赵恒;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郭璞思想综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