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发布时间:2021-05-26 09:21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真实历史还是文学作品中,侠客与侠义精神都是历久弥新的话题。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与《史记·游侠列传》中为侠客独立列传开始,侠义精神经过历史长河的演变,也有了自己固定的内涵与特征。金庸作为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代宗师,其作品深受欢迎,自然离不开其作品中侠义精神的突出表达,本文就针对金庸作品里的侠义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全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语三部分组成。本文绪论是对于目前金庸作品的研究综述和侠义精神发展的梳理。研究综述分为金庸本人研究、金庸作品研究、金庸作品接受史研究三部分展开,重点是对金庸作品的研究。梳理部分从先秦到清代、20世纪武侠小说入手整理,并指出虽然侠义精神的内在的精神本质与内涵在西汉时期有了确切的范畴定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内涵及表达模式上发生着动态的变化。这一章通过对侠义精神发展进行梳理,对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的来源做以文化支撑。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文本出发,通过金庸小说中一系列人物形象分析,从对信义的坚守、对追求公义的执着、对忠孝的继承、对自由的追求、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五大方面梳理出金庸小说中侠义精神的具...
【文章来源】: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论文选题的理由
2 国内关于金庸研究综述
3 侠义精神的发展
第一章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1.1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对信义的追求
1.2 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对公义的坚持
1.3 尊师重道,孝悌忠孝——对忠孝的坚守
1.4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自由的向往
1.5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第二章 金庸小说对传统侠义模式的超越
2.1 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对快意恩仇的超越
2.2 多面人性,善恶交替——对良暴二元对立的超越
2.3 蔑视皇权,心系百姓——对皇权意识的消解
2.4 为情所困,为义所迫——对传统侠者形象的消解
第三章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消解
3.1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消解
3.2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消解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生命意识[J]. 华卫平. 语文建设. 2014(26)
[2]千古情,侠客梦——论金庸武侠与中国侠文化[J]. 陈呈. 电影评介. 2013(17)
[3]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的两难抉择——评《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形象[J]. 赵海峰. 名作欣赏. 2013(17)
[4]金庸的自我拯救与自我实现[J]. 徐渊. 名作欣赏. 2010(36)
[5]正义的美感——金庸小说的一种读法[J]. 徐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从韦小宝形象看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J]. 朱寿桐,王际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水浒传》:侠义精神的变异[J]. 陈冬玲. 菏泽学院学报. 2008(04)
[8]金庸的武侠小说观[J]. 徐渊. 名作欣赏. 2008(12)
[9]侠之想像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金庸小说的社会学意义[J]. 杨春时,彭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再论金庸“反武侠”:终结还是开端[J]. 韩云波,何开丽. 江汉论坛. 2006(12)
博士论文
[1]侠客美学研究[D]. 李跃峰.武汉大学 2016
[2]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武侠小说[D]. 陈中亮.浙江大学 2012
[3]金庸的“江湖”研究[D]. 杨伦.兰州大学 2006
[4]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研究[D]. 陈淑贞.苏州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通俗的浪漫主义[D]. 孙大江.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试论中国古代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表现[D]. 赵志强.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由焦虑到自适[D]. 张明奇.河南大学 2014
[4]论金庸小说文化思想的演变[D]. 胡锦江.云南师范大学 2013
[5]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商业化创作[D]. 刘国钟.四川师范大学 2012
[6]论金庸对武侠小说的现代化改造[D]. 张伟.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历程看侠义精神的流变[D]. 马玉石.兰州大学 2010
[8]金庸作品中的儒释道思想解析[D]. 许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9
[9]浅析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D]. 肖颖.西北大学 2008
[10]拯救与自我拯救[D]. 俞媛媛.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6131
【文章来源】: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论文选题的理由
2 国内关于金庸研究综述
3 侠义精神的发展
第一章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1.1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对信义的追求
1.2 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对公义的坚持
1.3 尊师重道,孝悌忠孝——对忠孝的坚守
1.4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自由的向往
1.5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第二章 金庸小说对传统侠义模式的超越
2.1 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对快意恩仇的超越
2.2 多面人性,善恶交替——对良暴二元对立的超越
2.3 蔑视皇权,心系百姓——对皇权意识的消解
2.4 为情所困,为义所迫——对传统侠者形象的消解
第三章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消解
3.1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消解
3.2 金庸小说侠义精神消解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生命意识[J]. 华卫平. 语文建设. 2014(26)
[2]千古情,侠客梦——论金庸武侠与中国侠文化[J]. 陈呈. 电影评介. 2013(17)
[3]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的两难抉择——评《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形象[J]. 赵海峰. 名作欣赏. 2013(17)
[4]金庸的自我拯救与自我实现[J]. 徐渊. 名作欣赏. 2010(36)
[5]正义的美感——金庸小说的一种读法[J]. 徐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从韦小宝形象看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J]. 朱寿桐,王际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水浒传》:侠义精神的变异[J]. 陈冬玲. 菏泽学院学报. 2008(04)
[8]金庸的武侠小说观[J]. 徐渊. 名作欣赏. 2008(12)
[9]侠之想像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金庸小说的社会学意义[J]. 杨春时,彭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再论金庸“反武侠”:终结还是开端[J]. 韩云波,何开丽. 江汉论坛. 2006(12)
博士论文
[1]侠客美学研究[D]. 李跃峰.武汉大学 2016
[2]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武侠小说[D]. 陈中亮.浙江大学 2012
[3]金庸的“江湖”研究[D]. 杨伦.兰州大学 2006
[4]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研究[D]. 陈淑贞.苏州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通俗的浪漫主义[D]. 孙大江.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试论中国古代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表现[D]. 赵志强.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由焦虑到自适[D]. 张明奇.河南大学 2014
[4]论金庸小说文化思想的演变[D]. 胡锦江.云南师范大学 2013
[5]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商业化创作[D]. 刘国钟.四川师范大学 2012
[6]论金庸对武侠小说的现代化改造[D]. 张伟.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历程看侠义精神的流变[D]. 马玉石.兰州大学 2010
[8]金庸作品中的儒释道思想解析[D]. 许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9
[9]浅析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D]. 肖颖.西北大学 2008
[10]拯救与自我拯救[D]. 俞媛媛.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6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0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