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元代学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31 20:19
  学记作为一种记体文,是各路府州县的地方政府在新建、重修、改迁学校的过程中,当地士人自己撰文或邀人代写的记体文。学记最早出现在唐代,宋代开始蓬勃发展,到了元代,学记的数量达到六百余篇,可谓学记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对于学记的研究,宋代是硕果累累,元代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以元代学记作为研究对象,从文体学、史学、文化学、地理学等方面对元代学记进行详细地分析。首先探讨元代学记著录与流传方式以及创作分布情况,其次深入解析元代学记的文体特征,再次重点探究元代学记独特的价值意义,最后阐释元代学记兴盛的原因。本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元代学记的著录与传播以及创作分布情况。首先分析元代学记的著录方式,即主要以《全元文》为主,辅之以作家别集、地方志、金石志等。其次探讨元代学记的传播途径,即主要以刻石和书文两大方式流传后世。最后,从纵向和横向上分别探析元代学记创作的时空分布情况,寻绎生成差异的主导因素。第二章分析元代学记的文体特征。首先,从“文以释礼”“文以颂赞”“文以示人”三个层面来诠释学记潜在的文体功能,而元代学记在此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发展。其次,元代学记兼用叙事、议论、描写,并结合丰富多彩的...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元代学记概述
    第一节 元代学记的著录与流传
        一、元代学记的著录情况
        二、元代学记的流传方式
    第二节 元代学记的创作分布
        一、地域分布
        二、时间分布
第二章 元代学记的文体特征
    第一节 元代学记的文体功能
        一、“文以释礼”——教化美俗之用
        二、“文以颂赞”——褒扬兴学之功
        三、“文以示人”——晓示后人之需
    第二节 元代学记的语体功能
        一、元代学记之“正”与“变”
        二、元代学记之“有意味”的形式
    第三节 元代学记的“新变”
        一、创作特征
        二、文体风格
第三章 元代学记的价值
    第一节 文献价值
        一、对元代碑刻史料与作家作品的保存与补遗
        二、对元代教育状况及教育思想的反映与启示
        三、对元代诏令史实和兴学运动的纪实与补充
        四、对元代学校制度和建学规制的记载与实录
    第二节 文学价值
        一、“缘情”——元代学记的内在“情”味
        二、“绮靡”——元代学记的外在文“采”
    第三节 文化价值
        一、反映元代经济与激发兴学热情
        二、考察科举政治与传播人文内涵
第四章 元代学记兴盛的原因
    第一节 “大元气象”下,特殊的时代背景
        一、地域辽阔
        二、经济富庶
        三、政治包容
        四、文化多元
    第二节 创作主体分析
        一、创作者
        二、创作动因
        三、创作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今学记第一——试论李觏《袁州学记》的经典化过程[J]. 倪春军.  文学遗产. 2020(02)
[2]七十年来唐宋文学研究的历史启示[J]. 韩经太.  文学遗产. 2019(05)
[3]大元气象:元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概括[J]. 查洪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4]元代文坛:多元格局形成与地方力量推助——以江西乡贯为中心[J]. 邱江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5]元代文人对社会重建的不懈努力[J]. 杜瑶瑶,查洪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6]元代学术环境与元代诗学的学术品格[J]. 查洪德.  北方论丛. 2014(06)
[7]赞体的“正”与“变”——兼谈《文心雕龙》“赞”体源流论中存在的问题[J]. 郗文倩.  文艺研究. 2014(08)
[8]咏歌与吟诵: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问题研究[J]. 赵敏俐.  文学评论. 2013(05)
[9]从学记文看曾巩的教育观[J]. 郭艳丽.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2(05)
[10]宋代地方官学建校资金来源探究——侧重于对学记文本的分析[J]. 郭艳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博士论文
[1]唐代记体文研究[D]. 何李.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 张延昭.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宋代县学记研究[D]. 赵根.西南大学 2017
[2]南宋学记文研究[D]. 张鑫.西北大学 2016
[3]宋六家记体文比较研究[D]. 牛丽娟.广西师范学院 2016
[4]宋代学记研究[D]. 韩芳.青海师范大学 2015
[5]唐宋八大家学记文研究[D]. 郭艳丽.广西大学 2014
[6]北宋记体文研究[D]. 钱蕾.南京大学 2014
[7]曾巩记体文研究[D]. 张超旭.陕西师范大学 2013
[8]曾巩记体散文研究[D]. 刘芸.安徽大学 2012
[9]宋代学记考述[D]. 韩冬青.河北大学 2011
[10]王安石记体文研究[D]. 姚涛.福建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08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08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