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超越 ——《故事新编》反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15:58
《故事新编》是鲁迅全部文学创作中最为独特的一部作品。自1936年迄今的八十余年间,《故事新编》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历史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降,伴随西方反讽理论的引介,《故事新编》的阐释获得了全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和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反讽理论,进一步解读小说文本,力图发掘《故事新编》的独特价值。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通过对《故事新编》研究史的历时性梳理,揭示出以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节点,围绕《故事新编》的研究产生了由“讽刺”向“反讽”的转向,同时指出,《故事新编》反讽研究中存在着将“反讽”与“讽刺”混为一谈的问题。第一章:首先,区分“反讽”与“讽刺”的差异,并指出反讽具有解构性与超越性两大特征。其次,指出《故事新编》中存在着三种反讽类型,即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浪漫反讽。第二章:《故事新编》中,鲁迅将怀疑的目光瞥向中国传统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中,鲁迅借助反讽否定了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封建礼法道德以及道家思想所追求的齐同万物、隐逸出世理想。第三章:鲁迅对待牺牲的态度十分矛盾。一方面,鲁迅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历史的黑暗与荒诞...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反讽的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 冷嘲热讽:反讽与讽刺的差异
第二节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浪漫反讽
第二章 对传统思想的否定
第一节 嘲弄封建礼法道德
第二节 拒斥齐同万物理想
第三节 对孔子、老子的质疑
第三章 对牺牲观念的解构
第一节 神话英雄的寂寞
第二节 历史伟人的失落
第四章 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第一节 看穿一切的复仇者
第二节 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浸于生命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鲁迅《铸剑》的尼采主义视角分析[J]. 王学谦. 文艺争鸣. 2019(06)
[2]鲁迅对庄子的另类叙述[J]. 孙郁. 文艺研究. 2016(03)
[3]关于《故事新编》[J]. 吉田富夫,靳丛林,王姗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5)
[4]《故事新编》的生命解读[J]. 杨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J]. 张福贵.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1)
[6]致命的自由——鲁迅精神遗产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J]. 王学谦. 文艺争鸣. 2011(09)
[7]狂人庄子对庸俗庄子的颠覆——鲁迅《起死》对庄子精神的批判与继承[J]. 王学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8]反讽者鲁迅[J]. 张芸.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6)
[9]“反讽”:打开中国现代小说精神空间的另一钥匙——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J]. 李金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10]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美学原则[J]. 张玉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硕士论文
[1]“油滑”析解[D]. 张铮.温州大学 2015
[2]《故事新编》反讽论[D]. 张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及其深层意蕴[D]. 罗亘.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3336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反讽的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 冷嘲热讽:反讽与讽刺的差异
第二节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浪漫反讽
第二章 对传统思想的否定
第一节 嘲弄封建礼法道德
第二节 拒斥齐同万物理想
第三节 对孔子、老子的质疑
第三章 对牺牲观念的解构
第一节 神话英雄的寂寞
第二节 历史伟人的失落
第四章 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第一节 看穿一切的复仇者
第二节 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浸于生命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鲁迅《铸剑》的尼采主义视角分析[J]. 王学谦. 文艺争鸣. 2019(06)
[2]鲁迅对庄子的另类叙述[J]. 孙郁. 文艺研究. 2016(03)
[3]关于《故事新编》[J]. 吉田富夫,靳丛林,王姗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5)
[4]《故事新编》的生命解读[J]. 杨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J]. 张福贵.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1)
[6]致命的自由——鲁迅精神遗产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J]. 王学谦. 文艺争鸣. 2011(09)
[7]狂人庄子对庸俗庄子的颠覆——鲁迅《起死》对庄子精神的批判与继承[J]. 王学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8]反讽者鲁迅[J]. 张芸.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6)
[9]“反讽”:打开中国现代小说精神空间的另一钥匙——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J]. 李金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10]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美学原则[J]. 张玉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硕士论文
[1]“油滑”析解[D]. 张铮.温州大学 2015
[2]《故事新编》反讽论[D]. 张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及其深层意蕴[D]. 罗亘.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3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3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