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水浒传》契约精神的悲剧性呈现

发布时间:2021-06-19 11:23
  维新运动前后,国人就已经注意到《水浒传》中隐伏着一定的"契约精神",这与西方的现代民主法治思潮有着一定的相通度。从"契约"的角度出发探究《水浒传》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则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第一,《水浒传》在起点上,将"陈桥让位"与"误走妖魔"并置,其中传递出来的"合意"与"自由"的精神,正是达成契约的前提。第二,丹书铁券与石碣的反复出现,可视为契约精神的贯穿。第三,作为《水浒传》最大关节的聚义,正是契约精神的集中演示。"水浒契约"将"身份"与"目的"绑定,将"身份契约"凌驾于"目的契约"之上,悲剧性地呈现为结拜,是受它的时代所限。梁山好汉之所以屡屡成为触犯刑律的"罪犯",沦为难逃恶性循环的"魔君",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被当成了"伦理意义上"的"不法者"。梁山好汉对"水浒契约"的创制及近于病态的依赖,其实是一群失伦者的身份重建行为。 

【文章来源】:学术探索. 2020,(1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契约视角下的《水浒传》的基调
    第一,《水浒传》起点上的“争议”。
    第二,合意与自由:
二、契约精神在《水浒传》中的贯穿
    第一,丹书铁券:
    第二,石碣:
三、“水浒契约”的精神症候及其根源
    第一,结拜。
    第二,“水浒契约”的悲剧根源。



本文编号:3237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37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