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万年清》与武侠小说

发布时间:2021-08-13 07:16
  《万年清》从咸、同之际问世以来,糅合了前此侠义小说的诸多特色,藉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民间传说展开,带出广泛流传于闽、广二地的南少林传奇,尽管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结构安排上很难称得上是佳作,但却相当意外地,在往后的一百多年间,掀起不小的浪潮,先是有江喋喋的《少林小英雄》推衍其绪,将其中原带有浓厚"市井英雄"色彩的人物,敷设成侠客型的英雄,然后又在夙具强烈革命意识的"广派"作家如邓羽公、我是山人手中,进一步赋予其"反清抗暴"的正义形象,最终又在香港电影的推波助澜下,广泛且深入地流播于民间,寖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奇,"市井英雄—侠客—志士"的演化路径,可谓相当清晰,从中正可以窥见一个英雄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逐步加深其道德形象、矫正其行事风格、标榜其爱国忧民意识的。民国以来,武侠小说盛行不衰,而从侠义小说蜕转成武侠小说,无疑地,《万年清》起了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37(05)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万年清》与武侠小说


《绣像万年清奇才新传》部分书影

少林,书局,故事


民国以来,究竟《万年清》的故事有多少流衍,目前尚难确考,唯1931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题为江喋喋撰的《少林小英雄》,上下卷共二十回,为迄今所见最早的相关故事(参见图2)。江喋喋是民初作品相当多的一位通俗作家,应该就是江蝶庐的另一个笔名,但其生平不详,唯知有多部武侠小说,如《夜行飞侠传》《侠义五飞剑》《虎穴英雄》《大刀王五》等传世,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少林小英雄》。

禅师,天光,香港,少林


据香港学者黄仲鸣考述,香港最早撰写有关少林侠客故事的是邓羽公(1889—1964)。1930年,邓羽公在广州创办《羽公报》,来年6月,即以“凌霄阁主”笔名连载《至善禅师三游南越记》(参见图3)(2),一直到《羽公报》关门,改办《愚公报》续刊。1933年1月,邓羽公又在《愚公报》连载《少林秘纪》;1932年2月3日以“是佛山人”笔名连载《胡亚乾》,眉题“武侠短篇”。由此可见,邓羽公演述少林故事,是继江喋喋之后从《万年清》取材,粤、港撰写少林故事的开山始祖(3),叶洪生更誉之为“香港武侠小说界开山祖师”[14]61。邓羽公的《至善三游南越记》借用了《万年清》中的人物,重新定位其关系,如在《万年清》中曾出现的方世玉、胡惠乾、五枚、至善、白眉乃至三德、冯道德、洪熙官、李锦纶等,都一一现身,连李巴山也惊鸿一瞥,但谱系却完全不同,将白眉说成是明朝的“九门提督”(明代无此官衔)朱国忠,于明亡后剃度出家,法名白眉,在雍正时曾借协助年羹尧平定青海的机会,暗中联系了吕留良的女儿五梅(4),在少林寺收了十大弟子,意图反清复明;但却为清廷所忌,被派兵火焚了少林寺。十大弟子中的至善,三入广东,招收弟子,练功习武,开了南少林一派,更与五梅等人潜赴北京,以毒针刺杀了雍正皇帝。五梅割下雍正头颅并剜挖双眼以祭奠吕留良。其后,乾隆继位,派红孩儿、周日清等征剿,至善等人将势力转移至广西十万大山、八排山中继续抗争。全书杂取《万年清》、雍正血滴子、雍正无头等传说,再参照天地会的“西鲁传说”(1),杂糅成书,将时间序列从明亡延伸到乾隆时期,横跨百年之久。毕竟是小说家之言,于历史颇有舛误,而大旨上以“反清复明”为骨干,盛夸至善禅师与众志士抗清的事迹及精神。方世玉一开首就已出现,为至善的门人,但却无“打擂台”的故事;胡惠乾在第十三回出现,为至善弟子铁头老鼠之兄,其父亦为织机坊中人谭老忠打死,甚至有“胡惠乾报父仇”的灯笼,情节略同于《万年清》,但却无恃恶身死、武当冯道德出面之事。可以说,只是借了《万年清》的人物,重新敷衍一个新的“反清复明”侠客传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与神话:天地会西鲁故事由来及天地会起源[J]. 孔祥涛.  清史研究. 2005(03)
[2]清代侠义小说概叙[J]. 刘荫柏.  明清小说研究. 1990(02)
[3]《圣朝鼐盛万年清》版本考补[J]. 吴敢,邓瑞琼.  明清小说研究. 1988(04)

硕士论文
[1]《万年清》研究[D]. 杜留荷.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39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39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