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识
发布时间:2021-11-05 17:32
《聊斋志异》中将冥府塑造成"类人间",极大地缩小了生死之间的差距,淡薄了人们的死亡意识。此外,死亡这一现象常作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艺术手段,死亡的目的和意义还代表着一种鲜明的价值追求,这种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都将超越了死亡本身的恐惧,体现出蒲松龄对死亡的鲜明态度——淡薄且超越。
【文章来源】: 职大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类人间”的塑造———淡薄死亡
(一)“类人间”与人间的相似性
(二)“类人间”与人间的紧密性
(三)“类人间”的生活
二、以悲为美的价值取向———超越死亡
(一)死亡作为艺术手段
(二)死亡为了更高的价值追求
本文编号:3478219
【文章来源】: 职大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类人间”的塑造———淡薄死亡
(一)“类人间”与人间的相似性
(二)“类人间”与人间的紧密性
(三)“类人间”的生活
二、以悲为美的价值取向———超越死亡
(一)死亡作为艺术手段
(二)死亡为了更高的价值追求
本文编号:3478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7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