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四”时期蜀中青年作家的兴起——以陈炜谟的小说创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8 03:19
蜀中作家陈炜谟的创作价值因各种原因未被充分认识。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大学文化氛围的濡染,是其走上文学结社和创作之路的重要因素。对身边"小社会"和"近人生"的执着关注和细腻描写,成就了其创作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旨趣。这是陈炜谟创作与浅草-沉钟社整体艺术趣味的同中有异之处,也体现了其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师承和融创——既坚守文学启蒙事业的重要性,又跳脱"为人生"与"为艺术"的抽象论辩,在个人自传和社会缩影、艺术创新和身边现实描绘之间建立起了坚实的桥梁。
【文章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学理想:大学公寓空间中的知识情感认同
二、文学实践:逃避激情的人生静观
三、文学立场:五四文学传统的承继与融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缘性、地方性与中国现代文献学的着力方向[J]. 李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公寓空间与“五四”新文学阅读共同体的养成[J]. 刘潇雨.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3]从“代际”视角看五四之后“文学青年”的出现[J]. 姜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4]1928—1937年北平大学文学教育观念考察——以清华大学为中心[J]. 李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5]1920年代末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与唯物史观文学论的兴起[J]. 程凯. 文史哲. 2007(03)
[6]文学社团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冲积效应[J]. 朱寿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7)
[7]陈炜谟和他的《狼筅将军》[J]. 林冠珍. 名作欣赏. 1996(05)
[8]论“五四”文学中性爱意识的局限[J]. 倪婷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2(01)
[9]沉钟社通信选——致杨晦[J]. 新文学史料. 1987(04)
[10]诚实坚韧的作家陈炜谟[J]. 刘传辉. 新文学史料. 1986(03)
本文编号:3482901
【文章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学理想:大学公寓空间中的知识情感认同
二、文学实践:逃避激情的人生静观
三、文学立场:五四文学传统的承继与融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缘性、地方性与中国现代文献学的着力方向[J]. 李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公寓空间与“五四”新文学阅读共同体的养成[J]. 刘潇雨.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3]从“代际”视角看五四之后“文学青年”的出现[J]. 姜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4]1928—1937年北平大学文学教育观念考察——以清华大学为中心[J]. 李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5]1920年代末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与唯物史观文学论的兴起[J]. 程凯. 文史哲. 2007(03)
[6]文学社团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冲积效应[J]. 朱寿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7)
[7]陈炜谟和他的《狼筅将军》[J]. 林冠珍. 名作欣赏. 1996(05)
[8]论“五四”文学中性爱意识的局限[J]. 倪婷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2(01)
[9]沉钟社通信选——致杨晦[J]. 新文学史料. 1987(04)
[10]诚实坚韧的作家陈炜谟[J]. 刘传辉. 新文学史料. 1986(03)
本文编号:3482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8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