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效应:曹植《洛神赋》经典化进程试探
发布时间:2021-11-10 09:24
共生效应是文学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曹植《洛神赋》的传播过程中,文学领域雅俗兼备的多样接受、书法领域名家经典的代代传承以及绘画领域优美生动的图文转译三线并举,不仅使《洛神赋》传播的广度得以拓宽,深度得以增加,类型得以丰富,而且使其在朝代的更迭中总能找到继续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并广泛获得精英与大众阶层的青睐。伴随着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共生,《洛神赋》远远超越了文学文本自身,发展为一个融合了文学、书法及绘画三重精华的立体的艺术经典。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传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王献之书法以媚趣胜,其小楷《洛神赋》风神超逸唐文凤曾曰:“王子敬《洛神赋》乃效繇法
统的向往和复归;另一方面,《洛神赋》也迎来了跨越精英阶层、进入大众视野的第一个高峰期。在书法和绘画领域,宋刻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与宋摹顾氏《洛神赋图》长卷,书画照应,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这两幅经典作品在后世的流传。不论是文学、书法还是绘画作品,宋代的《洛神赋》在扩大传播的同时,还显示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了元朝,《洛神赋》在文学领域的接受总体处于低迷状态,但赵孟頫与卫九鼎的杰出创作却使《洛神赋》再次出现了书画并峙的景观。明清两代,《洛神赋》在文学、书法及绘画领域可谓并驾齐驱,并图2元代卫九鼎《洛神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J]. 王兆鹏,郁玉英. 文学评论. 2008(06)
[2]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洪黎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本文编号:3487018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传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王献之书法以媚趣胜,其小楷《洛神赋》风神超逸唐文凤曾曰:“王子敬《洛神赋》乃效繇法
统的向往和复归;另一方面,《洛神赋》也迎来了跨越精英阶层、进入大众视野的第一个高峰期。在书法和绘画领域,宋刻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与宋摹顾氏《洛神赋图》长卷,书画照应,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这两幅经典作品在后世的流传。不论是文学、书法还是绘画作品,宋代的《洛神赋》在扩大传播的同时,还显示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了元朝,《洛神赋》在文学领域的接受总体处于低迷状态,但赵孟頫与卫九鼎的杰出创作却使《洛神赋》再次出现了书画并峙的景观。明清两代,《洛神赋》在文学、书法及绘画领域可谓并驾齐驱,并图2元代卫九鼎《洛神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J]. 王兆鹏,郁玉英. 文学评论. 2008(06)
[2]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洪黎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本文编号:3487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8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