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之间的社会职责:俞平伯早年的《红楼梦》阅读史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1-12-23 15:26
俞平伯早年对《红楼梦》由"消遣物"向阅读式研究的认知转变,促使其重视从《红楼梦》文本中获取愉悦的阅读"兴味",以至于主张在"文学眼光批评"中融入考证的思路,强调以"读"推动"谈"的兴趣,最终形成一种以阅读感观的公共表达为主要诉求的研究热情。在此基础上,俞平伯因感于"国人读书资格颇差"乃至"游谈"与"误读"颇盛的时风,试图建构一种如何客观对待《红楼梦》文本的阅读秩序。甚至,俞平伯试图通过提供个人的阅读经验供"一般大众"参考,以培养彼时读者"综合地去赏鉴,陶醉"《红楼梦》的文学趣味。
【文章来源】:红楼梦学刊.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的“中国”想象[J]. 温庆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2]“为人生而艺术”与《红楼梦》现代阅读的品评思路及维度[J]. 温庆新. 求是学刊. 2020(02)
[3]建构焦虑体验审美意蕴体系的一部力作——评《现代焦虑体验的美学研究》[J]. 王泽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诗书的力量:引领人心向上——以刘兰芝、杜丽娘与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塑造为例[J]. 柏红秀.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5]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J]. 许建平. 社会科学. 2004(11)
本文编号:3548725
【文章来源】:红楼梦学刊.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的“中国”想象[J]. 温庆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2]“为人生而艺术”与《红楼梦》现代阅读的品评思路及维度[J]. 温庆新. 求是学刊. 2020(02)
[3]建构焦虑体验审美意蕴体系的一部力作——评《现代焦虑体验的美学研究》[J]. 王泽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诗书的力量:引领人心向上——以刘兰芝、杜丽娘与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塑造为例[J]. 柏红秀.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5]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J]. 许建平. 社会科学. 2004(11)
本文编号:3548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4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