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汪柱及其戏曲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4:19

  本文关键词:汪柱及其戏曲作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安徽籍戏曲家人数众多,著作颇夥。清中期,戏曲呈现出明显的文人主体化特征,文人曲家不再关注用作品吸引市民阶层,情节关目和舞台效果不再是文人曲家的追求,他们开始转向自觉传达自身的主体精神和主体需求,戏曲越来越向诗文化发展,渐成“诗曲一体”。安徽籍戏曲家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创作出相当数量的文人剧。汪柱是原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是清乾隆年间的重要戏曲家。汪柱一字石坡,又字铁林,号“洞圆山客”,他的祖先在唐代立下安定战乱之功,被封为越国公,即今安徽歙县。汪柱对传奇、杂剧和散曲的戏曲体裁都有涉猎,著有《砥石斋二种曲》,乾隆年间松月轩刊版,保存完好,并附刻《赏心幽品》、《破牢愁》、《妻梅子鹤》及散曲《秋日遣兴》[正宫端正好]一套。汪柱的作品是乾隆时期文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清代安徽籍戏曲作家,学界对汪氏的创作全貌迄今尚未有专文介绍和论述,学界对他的关注几乎是空白。本文以汪柱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梳理了其生平家世情况,对其《砥石斋二种曲》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终总结出汪柱的戏曲创作特色。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汪柱的生平和家世。从《砥石斋二种曲》所附刻的三篇序和一篇跋中找到了能厘清汪柱生平的重要线索。汪柱祖先唐朝时在徽州治乱有功,被封为越国公。汪石坡八岁时跟随吴Oz学习诗书,十五岁开始做诗,特别爱好诗书学问。汪柱的父亲汪筠原为袁浦的名士,写过《浣心文集》。但是科举之路一直不顺,最后捐粟作了一个正九品的芝麻官。为了孩子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成长,汪筠多与名士交游,所以后来汪柱又陆续追随诸城刘督学、玉盟陈道长学习科举与八股文。汪柱从小就受这些名士风格的影响,与诗书为伴,以科举为人生目标,汪柱的才华也颇受他们的赏识。因为成绩名列前茅,被提拔为县学生员。1765年,二十岁的汪柱在江苏常州参加了会试,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有人举荐了他为房首,但因为二场挂误,汪柱没能中举。在此之后,汪柱的科举之路一直不顺。父亲在汪柱第一次科考后不久就与世长辞,家庭发生巨变之后,汪柱开始了他的戏曲创作生涯。1783年汪柱中举时应为四十岁出头,那么汪柱的生年可能是在1740-1743年之间。本章还对汪柱的祖先,徽民之神汪华做了简要探究。第二章对汪柱的《砥石斋二种曲》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两部传奇《梦里缘》和《诗扇记》都是才子佳人剧,讲述才子与佳人如何克服困难,历尽艰辛,终成眷属。无论是《梦里缘》里的周化,还是《诗扇记》中的庞英,他们不仅有着理想人格,还有着令汪柱艳羡的人生际遇。他们满腹经纶,风流倜傥,即使遇到艰难的处境,也总有良朋义侠鼎力相助,有诗才兼备的佳人爱慕,最终总有“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的美满结局。汪柱通过才子佳人剧想表达的并非是对“情”的推崇,相反,他是在为自己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人生蓝图,以消解内心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本章还对《梦里缘》中良朋的角色功能,《诗扇记》传奇本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汪柱其它的戏曲作品。包括《赏心幽品》四种、《破牢愁》、《妻梅子鹤》及散曲《秋日遣兴》一首。《赏心幽品》四种中,他以屈原、陶渊明、苏轼等古人为精神领袖,学习他们如何能够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内心。汪柱将四君子和四位名人志士结合起来,借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却依旧踌躇满志的心境。他以屈原的志存高远、陶渊明的怡然自得和苏东坡的超然自适疏解自己的壮志难酬,以梅兰竹菊的谦谦君子之风自勉。在《破牢愁》中,汪柱对知识分子的不谙世故进行自嘲和自解。本章还对汪柱杂剧创作时间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汪柱 《梦里缘》 《诗扇记》 《赏心幽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二、汪柱生平及其作品研究文献综述9-13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13-14
  • 第一章 汪柱家世、生平14-21
  • 第一节 汪柱生平考辨14-18
  • 第二节 汪柱祖籍探源18-21
  • 第二章 《砥石斋二种曲》21-39
  • 第一节 《梦里缘》:梦里佳偶由天成21-29
  • 一、梦之外壳,情之内核21-28
  • 二、良朋作伐,好事成双28-29
  • 第二节 《诗扇记》:诗扇情缘觅佳人29-39
  • 一、《诗扇记》本事研究30-34
  • 二、才子爱美,佳人怜才34-36
  • 三、佳人易装,才子试才36-39
  • 第三章 汪柱其他戏曲作品研究39-46
  • 第一节 汪柱杂剧作品考辨39-43
  • 第二节 杂剧创作时间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目录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剑锋;;陶渊明戏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赵星;;论乾嘉时期的三类杂剧[J];文艺评论;2014年08期

3 张岚岚;;明清传奇“互梦”母题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06期

4 王永恩;;论明清才子佳人剧的叙事视角[J];剧作家;2013年03期

5 王永恩;;论清中后期的才子佳人剧创作[J];戏曲艺术;2012年01期

6 吴敢;;说戏曲别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俞为民;吕天成的《曲品》及其戏曲理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邓长风;汪柱的里籍及居地之再探索——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礼记之二十二[J];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04期

9 张增元;;明清戏曲作家事迹考略续编[J];文献;198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光涛;元明清屈原戏考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志宏;明清传奇叙事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苏建新;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春玉;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涛;古代戏曲同题材作品的文化嬗变与传播接受[D];山西大学;2010年

3 庄清华;论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梅珍;古典戏曲人妖情缘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福燕;中国古代戏曲“魂”、“梦”现象的文化阐释[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汪柱及其戏曲作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4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