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书信体散文与士人心态
发布时间:2022-01-09 11:58
两汉书信体散文是中国古代书信体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使书信走出公文的苑囿,为士人开辟了一个抒写心灵委曲的新天地。从两汉书信体散文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窥探士人的心路历程。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旨在厘清书信体散文的概念、书信体散文与士人心态的关联,梳理汉前书信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书信体散文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是两汉书信体散文发展概况,分为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东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两汉书信体散文的总体特点三个部分。两汉书信体散文普遍呈现出篇幅灵活、形式精美,注重实用、文学性强,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特点。第二章和第三章采用的论述方式相同,都是首先解读文本,然后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士人心态,再结合作家的个性气质、生平际遇以及当时的思想、政治等条件探讨此种心态出现的原因。第二章论述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为三节。第一节分析西汉立国初期至汉武帝前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主要表现为权变和示忠两种类型。第二节分析汉武帝中、后期至汉宣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主要表现为亲儒学、自信超迈、隐忍...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书信体散文与士人心态的概念内涵
二、汉前书信的产生与发展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汉书信体散文发展概况
第一节 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东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两汉书信体散文的总体特点
一、篇幅灵活,形式精美
二、注重实用,文学性强
三、风格迥异,个性鲜明
第二章 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第一节 西汉立国初期至汉武帝前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陈余、孔鲋的创作与权变的心态
二、邹阳、枚乘的创作与示忠的心态
第二节 汉武帝中、后期至汉宣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孔臧、董仲舒的创作与亲儒学的心态
二、邹长倩、东方朔的创作与自信超迈的心态
三、司马迁的创作与隐忍的心态
四、杨王孙、杨恽的创作与质疑正统的心态
第三节 汉元帝至汉平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刘向、欧阳地余的创作与谨小慎微的心态
二、扬雄的创作与沉迷学术的心态
第三章 东汉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第一节 汉光武帝至汉章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申屠刚、苏竟的创作与护义求利的心态
二、冯衍、冯异的创作与立名修德的心态
第二节 汉和帝至汉质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李固的创作与慷慨进取的心态
二、张衡、朱宠的创作与从容淡静的心态
第三节 汉桓帝至汉献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皇甫规的创作与谦和恭顺的心态
二、延笃的创作与自矜退守的心态
三、赵岐、张奂的创作与悲苦愁怨的心态
四、赵温的创作与义愤填膺的心态
五、赵咨的创作与超脱自适的心态
六、荀爽、郭泰的创作与隐逸避害的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末学风变迁与士风重振[J]. 黄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04)
[2]论汉末士风的嬗变——从“婞直”到新人格的追求[J]. 鲁红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3]古代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征[J]. 潘海霞,辛树洪. 宜春学院学报. 2008(01)
[4]论《文选》所收建安时期书信[J]. 赵俊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从东汉士人的遗令和敕子书看东汉士风[J]. 吴桂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6]东汉士人群体自觉意识形成原因考察[J]. 胡克森. 贵州文史丛刊. 2006(03)
[7]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阶段初探[J]. 史小军,梁娟. 学术论坛. 2005(07)
[8]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J]. 刘周堂. 中国文学研究. 2004(04)
[9]浅析汉末士人心态与文学价值观的转变[J]. 杨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03)
[10]刘勰之书信观[J].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博士论文
[1]东汉士林风气与文学发展[D]. 聂济冬.山东大学 2006
[2]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 李磊.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汉初士风与汉初文学[D]. 程世和.苏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东汉后期士人价值取向与政治秩序探析[D]. 尧福玲.江西师范大学 2015
[2]唐代书信体散文研究[D]. 王彦琼.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东汉桓灵时期散文研究[D]. 林亚楠.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研究[D]. 王岩.延边大学 2010
[5]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 高世江.辽宁师范大学 2010
[6]《文选》书信体作品研究[D]. 艾红红.陕西师范大学 2009
[7]建安书信研究[D]. 闫茜.河北师范大学 2009
[8]马融与东汉士风变迁[D]. 熊丽娟.暨南大学 2008
[9]柳宗元书信研究[D]. 刘美玉.福建师范大学 2007
[10]两晋书信体散文比较研究[D]. 崔华明.贵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8675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书信体散文与士人心态的概念内涵
二、汉前书信的产生与发展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汉书信体散文发展概况
第一节 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东汉书信体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两汉书信体散文的总体特点
一、篇幅灵活,形式精美
二、注重实用,文学性强
三、风格迥异,个性鲜明
第二章 西汉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第一节 西汉立国初期至汉武帝前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陈余、孔鲋的创作与权变的心态
二、邹阳、枚乘的创作与示忠的心态
第二节 汉武帝中、后期至汉宣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孔臧、董仲舒的创作与亲儒学的心态
二、邹长倩、东方朔的创作与自信超迈的心态
三、司马迁的创作与隐忍的心态
四、杨王孙、杨恽的创作与质疑正统的心态
第三节 汉元帝至汉平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刘向、欧阳地余的创作与谨小慎微的心态
二、扬雄的创作与沉迷学术的心态
第三章 东汉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第一节 汉光武帝至汉章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申屠刚、苏竟的创作与护义求利的心态
二、冯衍、冯异的创作与立名修德的心态
第二节 汉和帝至汉质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李固的创作与慷慨进取的心态
二、张衡、朱宠的创作与从容淡静的心态
第三节 汉桓帝至汉献帝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创作与士人心态
一、皇甫规的创作与谦和恭顺的心态
二、延笃的创作与自矜退守的心态
三、赵岐、张奂的创作与悲苦愁怨的心态
四、赵温的创作与义愤填膺的心态
五、赵咨的创作与超脱自适的心态
六、荀爽、郭泰的创作与隐逸避害的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末学风变迁与士风重振[J]. 黄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04)
[2]论汉末士风的嬗变——从“婞直”到新人格的追求[J]. 鲁红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3]古代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征[J]. 潘海霞,辛树洪. 宜春学院学报. 2008(01)
[4]论《文选》所收建安时期书信[J]. 赵俊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从东汉士人的遗令和敕子书看东汉士风[J]. 吴桂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6]东汉士人群体自觉意识形成原因考察[J]. 胡克森. 贵州文史丛刊. 2006(03)
[7]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阶段初探[J]. 史小军,梁娟. 学术论坛. 2005(07)
[8]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J]. 刘周堂. 中国文学研究. 2004(04)
[9]浅析汉末士人心态与文学价值观的转变[J]. 杨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03)
[10]刘勰之书信观[J].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博士论文
[1]东汉士林风气与文学发展[D]. 聂济冬.山东大学 2006
[2]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 李磊.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汉初士风与汉初文学[D]. 程世和.苏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东汉后期士人价值取向与政治秩序探析[D]. 尧福玲.江西师范大学 2015
[2]唐代书信体散文研究[D]. 王彦琼.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东汉桓灵时期散文研究[D]. 林亚楠.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研究[D]. 王岩.延边大学 2010
[5]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 高世江.辽宁师范大学 2010
[6]《文选》书信体作品研究[D]. 艾红红.陕西师范大学 2009
[7]建安书信研究[D]. 闫茜.河北师范大学 2009
[8]马融与东汉士风变迁[D]. 熊丽娟.暨南大学 2008
[9]柳宗元书信研究[D]. 刘美玉.福建师范大学 2007
[10]两晋书信体散文比较研究[D]. 崔华明.贵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8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7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