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孙惠芬小说创作论

发布时间:2017-06-28 06:17

  本文关键词:孙惠芬小说创作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孙惠芬是当代乡土小说较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自80年代初期发表《静坐喜床》以来,因其执着于书写城乡之间的流动与融合,被誉为“忠实的乡土守望者”。第三届冯牧文学奖这样评价她:“孙惠芬是忠实的乡土守望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她以专注的目光,在乡土生活的日常质地建立了丰盈的艺术世界。近年来,她的系列中长篇小说,表现了乡土社会的法度、结构和乡土生活秩序在时代潮流冲击下的擅变,精细分析了这种变化对人的心灵的微妙影响,她具有耐心沉着的艺术风格”。而且她是当代为数不多立足乡土,对土地有浓厚感情的女性作家。她作为女性,具有特殊的敏感、细腻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这对于中国当代的乡土小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她最新的作品《生死十日谈》和《后上塘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更深入的研究当下农民死亡现象。把笔触深入到个体灵魂的黑暗处,以此来呈现普通人的灵魂复活和精神救赎。孙惠芬也更加深入的探索了人类精神以及心理世界等形而上等终极意义的思考。这不仅是孙慧芬个人的成长,也丰富了中国当代乡土小说的内涵。对乡下人进城的执着书写以及默默耕耘,使她已经成为中国新时期乡土文学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孙惠芬的研究作一个综述,然后对作家的创作历程概述。从作家本人的个人经历和本真情感出发,来探索孙惠芬本人在由乡进城的过程中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孙惠芬作品中辽南农村的生存图景进行整体的梳理。重点阐释了农民在农村承受的生存压力,关注农民的物质图景与精神状态。农民不论是面对物质困顿还是精神的荒漠,他们大多选择的还是坚忍与抗争,而不是自甘堕落。第二部分主要呈现的是农民在时代变革下“向城求生”的生存选择。农民对于城市有一种本能的向往之情,城市的文明与进步对农民有着不可遏制的吸引力。农民对城市由向往到追寻,但追寻的道路却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本章将具体分析孙惠芬笔下农民对城市追寻的主要途径。第三部分将阐述农民由乡入城后的生存状态。在时代变革的巨浪中,农民不仅要承受生活上的艰难,更要经受由乡入城后精神世界的漂泊与迷失。当然,面对这重重艰难与坎坷,既有改革潮流下人性的扭曲和变异,也有在命运涅i孟伦晕伊榛甑木仁辍5谒牟糠种饕铀锘莘倚醋鞯男问椒矫娼刑窖

本文编号:492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92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